1
我们在卖广告的时候,总会有个所谓的刊例价标准,尤其是互联网行业。
当然,这个刊例价是颇高的,执行起来都是四折五折,甚至一折二折。
除了互联网广告行业,传统快消行业代理也是这样。市场指导价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级别的代理,也以拿到更低的折扣为荣。自然,折扣跟拿货比例相关,卖的多,优惠多。
利润的天平只会倾向更有话语权的甲方。这个逻辑成立的前提下,我们要做的很简单,让自己更有话语权。
然而,在销售市场上,拿着话筒的却是消费者个人(to C)、是客户(to B)。在成交的最后,这俩人还有个不谋而合的诉求——能不能打个折?
你一旦接受了打折,他接下来就抛出来个更二逼的要求——折扣能不能更大些?
你给了更大折扣,他似乎还显得意犹未——“还有啥赠品嘛?”
他们贪得无厌的嘴脸,像极了我们出去消费的样子。
2
写这个原因是来自昨天(双十一)一个微信群里的呼喊。
这个群的成员是一个城市美团、点评、支付宝口碑的小伙伴。离职创业的、或者在职跳了几次槽的,也有转行做自媒体不怕事大的。
这本来是个福利群,小伙伴坑了哪个商户巨惠约等于白嫖的限量团单,先发到群里让小伙伴们内部采购。
当然,这从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平台牛逼,流量巨大,商家即售空。
大家其乐融融,商家也开心。
故事的转折是昨天晚上十点多,一些跳槽去马云公司的人在群里批量丢出来一些未售罄的团单。
双十一搞了十来年,已经根深蒂固到各个行业,村口的便利店也会蹭热度搞混的,阿里家的平台必然不肯放过。
毕竟,只是双十一不够,他们还炮制了双十二。
丢出来团单的小伙伴在群里艾特了几个人,配合上:“不买就是赔钱,买到就到赚到”的话术。
这是属于他们双十一最后的疯狂,销售额是他们的KPI,是生命线。
是求生的本能。
对员工要求这方面,马云公司向来是个坏家伙。
3
我仔细浏览了这些熟悉的名单和优惠方案,不得不说,都是城市商场的优质品牌连锁客户,并且是平时没有的优惠。
是买到就是赚到,但不是不买就是赔钱。
我们理性的时候都知道,不要因为便宜去买一个东西。我贪便宜去买一个我不需要的东西,其实就是一种浪费。
还会被有文化的人定义为“口红效应”。
这是我第一次双十一没在淘宝下单。
在我变得无欲无求以后,我对购物已经开始变得佛系。
当我需要的时候,我就去买,看到合适的,我就下单。而不是因为你便宜,我安利自己说我需要这个东西。
这种情况下,当我需要,想买的时候,你告诉我有个优惠券,可以省几块钱,我自然感觉占了很大便宜。
而你告诉我,今天打折,快来买吧,我就觉得你是在割我韭菜了。
更别说,我买200块的东西,就告诉我有个满300减30块的优惠券可以用,我就想讲粗话。
事实上,天天防着被人割韭菜的人,往往都是这么主动奔向镰刀的。而平台想要做的只不过是请君入瓮。
4
其实我们所有的营销活动都是缺乏创意的,无非就是打折,满减,满赠,买二送一,诸如此类。
盖楼,集福,砍价,无非为了活动的造势和预热有更长的周期衍生的花样玩法。
终究,其根本都是——啊,我贱卖了,赶紧来买吧 。
在这个逻辑下,我为一个坏人,我建议过很多朋友,你要买一件东西的时候,最好要月底买。
一个保险顾问,为了完成基本考核,月底差一点的时候,甚至愿意自费送你一单,更别说你提出什么返利,赠品,甚至更过分的要求了。
一个汽车、房产销售他再多签一单可以拿到更高的佣金系数的时候,他甚至愿意拿出高于你这单佣金的成本给你成交。
同样,一个4S店经销商,他们为了达成出货标准,获得厂家返利也会无所不用其极,不怕你退车,就怕你不卖。
这么一想,销售世界,尔虞尔诈,斗智斗勇是多么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