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父亲对儿子说的一段话: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不由地思考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阅历,不同的经验,最终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而他人认知的路径往往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盲点。
就拿“公正”来说,公正是人类的原始情感之一,一般情况下,多数人往往会自认为公平或者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偏见的,但是我们通过内隐联想测试还是会暴露出很多隐性偏见,做父母的会不由自主偏爱其中一个孩子,做老师的会认为勤奋的学生更加优秀,即便我们不去做什么,评价什么,偏见也在悄悄存在,只不过你不自知罢了。
心理学家指出,大脑存在两个系统,一是反省思维,二是自发思维,两个系统如果不一致,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偏好,盲点自然就会存在。如果隐性偏见大多来自自发思维,而我们又认识到这点,那么反省思维就可能因此触发,发挥更大的作用。
反省思维不是指检查错误,而是明白得出一种结论的思考路径,如果仅仅是认为自己有认知偏差,而不去真正思考产生的原因,那么盲点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认知盲点如何避免呢?其实需要的是通过提升自我来达到在认知上的升级。从根本上尽量的减少盲点。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慢且修,也许就是我们克服认知盲点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