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词赏析一日一花一诗
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诗词赏析

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诗词赏析

作者: 榆木斋 | 来源:发表于2019-06-19 23:41 被阅读14次

    文:枯木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韦应物(737~792)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以前我们曾介绍过,韦应物属于“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人物,年轻时因为出身名门望族,15岁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后历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以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诗风恬淡高远,五、七绝清韵秀朗,尤以五古成就最高,而且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这首《夏至避暑北池》是韦应物的一首关于夏至的诗词,诗人在炎炎夏日到北池阴凉处避暑,然而想到在田间劳作的百姓还需要收作,体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日晷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晷”指日影,古代专门用来观测日影以及定时刻的仪器,“漏”指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大意为:夏至这天白天最长,达到了极限,夜晚最短,从此开始慢慢变长了。

    汉河平二年“中阳”滴漏报时铜壶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政教”指官员的政务和教化的职责。天气过得太快,还没来得及履行职务,就开始忧愁天气从炎热到冷凉的变化了。古人认为,夏至后白天渐短,是阴气初动,因而有“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官员们在夏天比较闲暇,然而夏至正是夏收的农忙季节。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高居”只身居高位。大意是,自己身居高位,可以在池塘边避暑,可是心里惦念着田中劳作的老百姓,不知道如此辛苦炎热,是如何抵挡这酷暑的。(其实是没法子呀,老百姓为了生活,再热也要抢收粮食,为了一年的生活不得已为之。)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亭午”指正午,正午时分正是阳光暴晒,所以人们和动物们躲避着,暂时休息,我独自一个人,喜欢在北池这个池塘边游玩趁凉。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北池的园门紧闭,围墙高耸,树木苍郁,绿荫葱葱,一些都显得静谧沉寂。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绿筠”指翠竹,竹子刚生出来竹节带有白色的茸粉,虽然是夏天,竹子仍然在生长,新长的竹叶带着粉色,池塘里的荷花开始绽放,散发出清新的芳香。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于焉”:于是;“烦抱”: 烦乱的心情;“华觞”指花丽的酒杯。面对如此美景,于是可以抛却所有的烦恼,尽情畅饮。

    这首《夏至避暑北池》,观察细腻,描写入微,对夏天的景色做了一个概括描绘,诗人身居高位,夏至闲暇,独自一人,前去池塘消夏,路上看到百姓在农田里繁忙劳作,于是感叹农民是如何抵挡这炎热的夏天?!再看到北池高墙古树,绿荫葱葱,寂静幽深,竹子青翠喜人,荷花微露红苞,不由得一些烦恼都抛之脑后。

    整首诗恬淡闲适,语言简洁朴素,虽然描写夏至景色,然而却暗含对比,自己身居高位,可以寻找阴凉地方避暑,然而农民却不得不在夏日劳作,两相对比,知足常乐,一切的烦恼都可以完全不考虑。其中诗人对百姓疾苦表达了极大的同情,体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因而极富有艺术感染力。

    2019/6/19榆木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诗词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kr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