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野草诗会
今天,我们还需要读诗吗?

今天,我们还需要读诗吗?

作者: 高黑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18:11 被阅读5989次

——诗歌在美国复兴?——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曾经有过一阵对诗歌的疯狂追捧,诗刊和书籍销量惊人不说,不喜欢读诗一般被看作没有品位的体现,而会写诗则甚至能在征婚广告中成为大杀器,堪比今天的宝马车。

仅仅过了三十年,情况发生了彻底的反转,读诗的人少了,甚至爱好诗歌会被打上非理性、不踏实、过于理想主义的标签,而诗人更常常和疯癫、自杀联系起来。一说诗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顾城和海子。

美帝也差不多,下图可以看到 ,读诗的人,常年呈下降趋势。

但是2012年出现了转折,发生了什么呢?

从2013年至今,美国纸质书的销量中,增长最快的就是诗歌类,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1%,远超其它种类。而这其中,最大的贡献者来自一种叫Instagram式的诗,Instapoetry,其诗人叫Instapoet。Instagram是以照片和图片交流为主的移动社交app,国内没有完全一样的产品,而Instapoetry就是发表在Instagram上的诗,一般都非常短小,大部分还有配图。

去年,纸质诗集的销量中,有一半来自Instapoets,排名前20位的畅销诗歌作家中有12 位是Instapoets。

比如,诗人 Rupi Kaur 在 Instagram 有260万粉丝,她的第一部诗集《牛奶和蜂蜜》已经发行超过140万册。这是一个惊人的销售数字,在中国,最火的小说,一般销量也很难突破10万本,而诗歌,大多要作者自费出版,印数几百本,用来送朋友。

为什么呢?

我们首先需要考察一下,什么是诗?诗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诗?——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

早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社会就有诗了,狩猎和劳动时的号子,就属于诗。

即便出现了文字以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载体不方面记录等原因,很多民族都采用叙事长诗对历史和文明口口相传。

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简单的说,就是怡情、纪实、社交和评论。

① 兴,指诗歌通过意向,向读者传达一种感发生命的力量,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② 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
③ 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
④ 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诗歌在中国古代的作用,要远远大于西方。

春秋战国时期,用《诗经》里的诗句对话是各国政治和外交的常态(可以脑补江湖黑话对白: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以至于“不学诗,无以言”。

后来人们虽然慢慢改说人话了,但是诗仍然是地位最高的文学形式,诗言志,写诗是大事。词可以随便写,散文可以随便写,而诗不行。

整个科举时代,对人才的选拔主要靠的就是文学造诣。而民间对诗和诗人的爱戴,更是无以复加。琴棋书画散文小说,所有艺术类的作者中,诗人和词人的地位是最高的。

以至于林语堂说过,应该把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

不过,在古代的西方,诗歌就没这么好命了。

——柏拉图为什么批判诗歌?——

柏拉图诗歌造诣很高,年轻时还曾经想过当诗人,但是后来他对诗歌和诗人都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他的批判主要有三点:

1、诗的存在等级太低。世界的本质是“理念”,具体事物是对理念的模仿,而诗是对模仿的模仿。比如,先有树的理念,这是永恒不变的,具体一棵树仅仅是对理念的模仿,而描写树的诗,则是再一个层次的模仿而已。

2、诗能激起人的非理性欲望。诗歌很容易激荡起人的原始欲望,尤其非理性的成分,比如愤怒、恐惧、悲伤、憎恨等。而柏拉图向往的生活,是用理性来主导和控制一切。

3、诗的创作不是技艺。柏拉图认为诗人写诗,往往是神灵附体,或者灵感喷发,在一种非正常的癫狂下写出来的,算不上一种技艺,无法重复,有时连诗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写出来的。

这种批评,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孔子就删减过《诗经》,拒绝不雅和不宜。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几部家训之一,同时也是文学和教育类的学术著作。其中颜之推严肃的指出,追求文采危害巨大,文学创作会宣泄一个人的才思与性情,很容易使人进入一种自我膨胀的精神状态,从而流于浮夸和轻率,是做大事的大忌。

不过,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作品中,对他的老师进行了逐一反驳。

首先,模仿可以产生审美。诗歌的确是源自模仿,但没有理由因此就低三下四。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是我们生存和学习的最基本技能之一。而且,模仿的好还可以带来快乐。我们看到一只老虎是害怕的,但是看到一幅画的栩栩如生的老虎的绘画,则会产生审美的愉悦。

其次,诗有净化情感的作用。虽然诗歌的确会作用于人的情感,但情感本身并无好坏之别,关键看是不是在适当的时候适度的发生。好的诗歌,作用人的情感时,并不是助纣为虐的激发,让它们脱离情感,而是会净化情感,让情感更符合理性的要求。

最后,诗歌的创作是严格意义上的技艺,并不是什么神灵附体,绝对有道可循。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说法,学写诗要学杜甫,而不是李白,李白的诗多出自天赋,而杜甫的诗则有可重复的方法论。

——诗,在今天还有什么不可替代性吗?——

诗歌肯定有价值。但,问题是,它的那些价值,有哪些是至今仍然不可替代的?

历史上很多东西都有价值,但都被更合适的其它东西替代了。比如,最早的文字是记录在石头和金属上的,后来就被纸取代了。毛笔流行了两千多年,后来被硬笔取代了,现在所有的笔都快要被电脑和手机取代了。

诗歌的各种作用中,其实大部分都或多或少都有了更好的替代,这也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记录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现在有更好的文字形式,以及各种影像资料等。批评和评论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这方面诗歌显然不如杂文和论文来的精准和透彻。社交的作用也十分有限,不管是炫耀,还是认同,人们都有更多、更直接的方式。

但,我们也要看到,至少以下三个方面,诗歌仍然没有找到替代品。

第一,语言的极简主义之美。诗歌是精炼的艺术。小说、论文可以写的长,写的透,但是我诗歌可以写的短啊。有时,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成为诗歌。而这种作用在人类语言上的极简主义带来的审美价值,尚没有看到替代品。

比如,下面这首顾城的诗,《一代人》,只有两句,但蕴含的意义却极其宏大和丰富。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1993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复旦大学和台湾大学进行总决赛,题目是“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双方辩论的火星四射,蒋昌建(复旦大学支持人性本恶)在总结陈词的最后,说出了上面那句诗,全场掌声雷动。

多年过去了,我相信没有多少人能记得那场辩论赛双方辩论的细节,但是看过比赛的人都不会忘记蒋昌建引用的这两句诗。这就是极简语言的魅力。

第二,诗歌可以激发人的特殊情感。

几乎所有艺术形式都可以激发人的情感,绘画、音乐、小说、散文、戏剧、电影。

但人的情感是复杂的,诗歌在激发人的某些特殊情感上,其作用是难以被替代的。

德国文学评论家赫茨菲尔德说过一个真实的事件,1939年,二战前夕,它在一艘开往美国的船上和一位英国夫人交谈,对方从未想过战争的危险。他向她念了布莱希特《德国批注》诗中的四行:

墙上用粉笔写着
他们要战争
写这句话的人
已经阵亡

让人惊讶的是,那位夫人听完后不停的在船上走来走去,她一下子就相信了战争就迫在眼前。

北岛的《回答》,创作于上个世纪70年代。很难想象,还有其它什么作品,能这么直接、这么快速的表达当时人们的那种特殊情感。电影得让拍啊,书很长啊。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甚至有学者,比如熊逸认为,在原始社群里,在诗歌的萌芽时期,诗歌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群体,经常在祭祀,祈祷,甚至巫术等集体活动中采用。这种神奇的语言有一种催眠术一般的魔力,使所有人的情绪得到纾缓和释放,进入一种类似于共振的状态。

楚辞中的很多篇章,就是招魂或者敬神的仪式上用的。

而诗包括歌曲的治愈作用,就更不用说了。

第三,诗歌的交流极其便捷。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优点,也都有其局限性。

小说很长,看完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电影也有一两个小时,而且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绘画也需要特殊的外部条件,而且影像类的艺术,复现是个问题,你既没法简单的反复观赏,也没有迅速的和对方交流。

诗在这方面恰恰有独到的优势。现代诗都不长,可以很快的读完,尤其一些精彩的段落,可能只有几句,非常容易传播,自己可以反复体会,对方也可以很快速的get到,从而引起共鸣。

这或许就是诗歌在Instagram上复活的原因,人们有特殊情感共鸣的需要,而现代科技加速了传播。

怎么样?想不想尝试当个社交媒体诗人?

相关文章

  • 今天,我们还需要读诗吗?

    ——诗歌在美国复兴?——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曾经有过一阵对诗歌的疯狂追捧,诗刊和书籍...

  • 今天,我们还需要萨特吗?

    1945年,萨特在巴黎中央大厅发表公共演讲,前来的人远超过预计,售票处遭到围攻。几位听众中暑晕倒,记者在报道中写:...

  • 商业社会,还需要读诗吗?

    文/陌上桑如雪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其中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女孩武亦姝走红了,甚至有人说武亦姝“满...

  • 今天,我们还需要婚姻制度吗?

    关于婚姻这件事儿,没有人比英国作家王尔德归结得更好:男人结婚,因为他们疲劳了;女人结婚,因为她们好奇。所以最后两者...

  •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唐诗吗?

    这是一个奇怪的时代。 有的人很有才华,能写上几句,可是当别人称呼他一声诗人时,他马上会回道:“哥,别,别骂我。” ...

  • 读书访谈 ①|今天,我们还需要卡耐基吗?

    读书访谈,访谈身边的普通人;读书访谈,访谈身边的平凡人;读书访谈,访谈身边爱读书,以读书为乐,并以分享为乐的人.....

  • 今天我们还需要卖力学英语吗?

    现在不断有一种声音说要放弃英语学习,包括我身边有一些朋友,看到我还在每天花时间坚持给孩子做英语启蒙,觉得没必要。 ...

  • 论财富

    命里有多少财是注定的吗?命里的财库在出生时就已经确定了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还需要努力吗?我们还需要奋斗吗? ...

  • 今天,我们读诗好不好

    在快节奏强调效率、急功近利的今天, 我们还有读诗的必要吗? 他们如是说: “诗是一种保证,一种许诺,使人在现实的一...

  • 我们还需要故事吗?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读过无数的故事,可以说,故事伴随我们的一生。很多故事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在我们建立和更...

网友评论

  • 藍晝:我就是想当一个诗人或者是网络诗人。
  • 冬天l:历史的归历史,你怎么呐喊都没用,我不说它好坏,存在即合理,
    诗是不是像写微博,短小精悍的留下来了,顾影自怜想找和自己一样的人,然后同病相怜,哎呀,我苦啊,这个世界的人都爱钱,不爱这个那个了,他们都是傻,没有精神,😃
    某个年代他们看诗,不是因为真的爱得要命,而是没有其他书看,那些写的人,不是想写,而是只能写这个东西,
    况且,谁说现在的人不看的,真的要买一本来看,你也不看看,那些人写的多少垃圾,现在的歌词写得那么好,买一首歌不行?
  • 文佑:诗是圣洁的艺术,只有灵魂干净的人,才真正懂得这种艺术,并发自内心地去热爱它。
    借用巴尔扎克《幻灭》里的一段话吧:“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心里开花,在每个人的感情刻划出来的沟槽中开花。要表达一切不是先得感受一切吗?而强烈的感受不就是痛苦吗?所以只有在社会和思想的广阔天地中,千辛万苦跋涉过后,才能产生诗歌。”
  • 公子江沐:生活本无味,诗意纵横之。
    诗言志,可传情,我只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抒意人生
  • ZhaoY_:赞,但我还很肤浅。要进步!
  • 1b830ffdb9c7:诗和远方
  • 黎民少保:今天,我们的诗还有人读吗?
    MemoryReload:@言彻散 岂止是对文化,对美的追求……对德性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也在不断落寞好不好。现在大家都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向钱看,向厚赚。:smile:我们“穷”得只剩下了钱。
    黎民少保:@MemoryReload 随着新文化运动,一次次的新新文化运动,渐渐消亡的不仅仅是文学的体裁,还有人们对于汉字对于平仄对于诗词歌赋美与境界的追求啊。
    MemoryReload:@言彻散 我读诗。但是今天的诗,读的少了。书架上还有几本老的集子。
  • PoeticSatan:中文,恣意文字之美。

    美在哪里?音韵,节奏,内涵。

    不配说明和插图的诗类似音乐,每人有每人的理解,每人有每人的想象,天马行空,却又各自不同。

    诗所凝固的内涵又如琥珀,定格了瞬间,让曾经成为永恒。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表达,诗是语言的精魂。中文从来以华美精微著称,当你阅读《诗经》你会看到一个物品即便稍由不同,中文中都有对应的词来称谓它。除此之外你还会看到,即便是世俗场景世俗情感,都可以那么美!

    为何今天要谈诗兴诗?因为今天的中文有堕落肮脏之势!类似“翔”“不明觉厉”等内容不堪且毫无美感的中文新词汇大行其道,书面写作与口头交流中不可启齿之词比比皆是。这是中文正堕落肮脏的表现,也是社会道德堕落肮脏的表现。对此习以为常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贵族与流民野夫的不同,不只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不同,而是对己身之外私利之外的社群是否有担当,是否有忧患的不同。也因此,历史总是由有担当的人书写,他们对本民族的生存发展有天生的责任感。

    世事如何变迁,也许在五代魏晋,无论时事如何艰难,竹林中的士人如何散漫,仍有美文华章传出。铁肩担道义妙手铸文章,这本是士人之行。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历代精英在外族与列强的铁蹄下陨没,他们以为如生物改良的方式,留下顺服者再生顺服者,便唯有顺服者。但文化不绝,傲骨仍会重生。

    今天,昨天,前天……由此上溯到不可知的久远,我们和祖先一起守卫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诗歌。特别是在笑娼不笑贫,贪腐多如毛,急功求利不惜欺世盗名,语言粗鄙不堪却习以为常的今天,道德者和不道德者更难沟通的今天,我们不止用诗去荡涤灵魂,点亮远处希望的心火,我们更要尽全力守护我们的文化。

    因为,我们卫文如种!
  • 知人_2791:诗是微风拂面,是溪水浅语,是花香绕鼻,是心灵的桃花园,永远不会消失。
  • 彩虹蝈蝈:好文章。
    纠一个错字“第三,诗歌的交流及其便捷。”
    “极其”
    高黑:谢谢,已订正。
  • Dremarbakuman:听我的,不要看诗歌了,忘了诗歌吧。。。
  • 智慧研习院:给一楼赞
  • MemoryReload:我来回答你上述的问题。首先,是否还需要诗歌。这个问题就像问,人需不需要吃饭。食物是物质食粮,诗歌是精神食粮。显然是需要的,当然,对于25岁死去,75岁才埋葬的人,答案是不需要。其次,回答你海子年代诗歌盛行的原因,因为物质世界的匮乏,导致人们追寻精神的富足,那时候人们的灵魂还跟干净。而今天已经物欲横流,当有人问你写首诗值多少钱的时代,诗歌已经没有意义。因为诗歌可以洗涤你的灵魂,却无法救赎你的灵魂,那是你自己的选择。再次,柏拉图为什么反对诗歌。因为柏拉图是形而上学的,是唯理主义的。而诗歌,绝大多数是感性的,甚至充满个体感受的。而且,哲学最后也证明唯理主义是不正确的。最后,是人不是疯子,自杀的不是疯子。存在主义指出,人是绝对自由的,你选择死亡,如果不是因为逃避,那就是你的选择。真正的自由灵魂,就应该能够选择,自己是否存在。这不是疯子,这是因为一种更高意义上的自由。你怎么知道,你的存在是真实的?也许,你只是一个梦。你怎知是你梦见了蝴蝶,而不是蝴蝶在梦里遇见了你。:smirk:
    MemoryReload:@Demicat 伪文艺青年。
    MemoryReload:@相思赋予汝 承蒙姑娘错爱。: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遗墨留迹:@MemoryReload 秀气

本文标题:今天,我们还需要读诗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lg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