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如古代每每发生战争的时候都会宣读一篇战斗檄文,要知道那时点兵场上站着的可是一群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的大老粗们,可往往还要对他们读一篇檄文,他们会在这篇檄文下变成一股力量,一股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力量。
这个力量就是这篇檄文赋予的,它引起了所有士兵的共鸣,激发他们全部的力量,让他们去战斗。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常说文人是手无缚鸡之力,可从古至今,那些惨烈的战争背后没有文人的身影,他们把本是残酷无比、毫无人性可言的战争赋予了正当性,让战争双方都不会质疑自己的做法是否错误。
战争最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征善战的将士,更需要的一个开启这场战争的理由,所谓师出有名才是战争要取得胜利的第一要素。这时候需要谁,就需要那些文人们,这个时候他们更像是一位剧作家,他们要拿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脚本。让士兵甘愿付出生命去征战,让百姓不顾一切去支持。
尤其是古代天下大乱、群雄争霸的时候,更考验一位剧作家的创作能力。他说写的东西,他说描述的美好未来能否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来支持他赢得这场战争,为他提供远远不断的战争资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有摧毁力的一句话,短短的八个字竟然让中国有史以来一直习惯于让人统治基层平民们突然间有了反抗意识,不会有人质疑这句话有错,只会让人相信这句话无比正确,它激发了人们身上无穷的力量,人们用这股力量给了中国第一封建王朝致命的一击。
如果没有这句话,那些人只不过就是一盘散沙,他们依然陆续他们逆来顺受的生活,他们不会觉到他们的生活有多么的不合理,甚至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那里需要改变。
那么为什么这句话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反抗意识呢,因为这句话击中了他们潜意识里最薄弱的地方。这个地方因为长期不被唤起变得麻痹,它需要一种力量的激发。
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独存世界而不断,就因为文化的基因已经渗透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他连接着我们每个人构成一个整体,不因我们地域、习惯、语言的不同而分裂。
我们的文化已文字为载体不断传承互联。语言有多种但去是相同的字,它会让我们坚信而又毫不质疑我们共同的生份。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