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最初模样

作者: 口语陪练kevin | 来源:发表于2019-04-29 20:56 被阅读3次

来说下接下来会讲的大致内容思路,先是从语言形成的角度去理解什么才是语言,接着思考,探究它的形成,最后联系英语口语,最后提出口语的最正确的形成方式,希望对你有启发。(先说明以下内容皆由个人多年英语学习和指导经验思考所得,仅代表个人意见)

语言,从口语的角度开始去研究下什么才是语言。语言的开始,最初的模样是怎样的呢,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学的英语,成为不了我们的语言。只是偏向书面呢。

首先说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的老祖宗是先有声音再有文字。如果说甲骨文是华夏文明最初的文字提现,那么在这个甲骨文出现之前,人们是一定靠着某种带着它们那时候特定的意义的声音去进行交流,互换信息(比如打猎的时候使眼神的同时大吼,就是表达猎物来了,抓它抓它),上面只是举个例子,不确定会大吼或者使眼色。只是想说明,在人们认为的文字出现之前是一定有着某种声音进行我们人类的信息传递交换。那时候对它们来说文字应该就是一种符号的体现。

换句话来说语言是必须先声音再到文字。所以它的最初模样就是声音。而不是文字符号。

上面所讲就是语言的最初的模样--既声音。

再来回想下

我们从儿儿学语到完全流利,再到完全的自然自由输出。这是大多数人的语言的形成的过程。

人类是很神奇的生物,回想下每个我们是怎样形成自己家乡语言的,就可以明白语言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

首先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什么都不会,对世界的一切都是空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大一点后就会哭,后天得到的东西我们称为习得,既语言是后天的习得形成的。

说下很多人会忽略的东西

第一 你从能够很流利的说自己的家乡语言的时候,你还不认识任何字。

第二 中国有些地方的方言是从来没有字对应的。哪怕有些到你长大学了普通话之后也是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对应。

闽南语尤其显著

第三 婴儿时期能够开口说什么语言是因为自己身边的人和所处的大环境决定

好,看回第一,第二点,就会明白,语言的习得,其实是完全可以在不认识任何词句的时候形成。

那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很简单,声音,通过对有意义的声音的记忆,再把这个记忆的声音说出口。从而达成语言。

也就是说听力,回想婴儿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婴儿学话真快,半年,一年就能够把零基础的话给说得非常流利。

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

因为婴儿开始学话实际是从明白声音的意义表达的那一刻开始。也就是说(比如一个宝妈,向自己的婴儿baby挥手,并说过来呀,宝贝,过来呀,在这个过程里面手也挥动着招示的动作)。婴儿baby就会走过去。接下来的生活里,父母是不只说一次这样的声音的,所以是多次声音的刺激,导致婴儿产生那个手势下搭配的声音的记忆,因此它那时候就已经隐隐约约的明白声音的意义。

这才是语言最微妙的开始。也就是说婴儿大概三岁开始模仿别人说话的前提是进行了大量我上面讲到的这个场景的声音记忆的输入。

这才导致那样的结果。

换句话来说语言是在对声音的记忆的那一刻开始的。

而不是开口说的那一刻

再精确一点就是所以语言都是在环境作用下对声音的理解记忆,再到对声音的输出。

说到对声音的记忆,不管是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方言,还是上学之后学到的普通话,相信所有人听了这个对应的语言的声音就会立马明白它的意义,脑袋里也不曾闪过任何的单词句子什么的。

这个是语言最开始的模样,也是语言形成后该有的模样。

(不过现在依旧说到英语很多人是听了声音还是不能够明白这个声音,要翻译过来变成文字也就是英语的字母符号,再去理解,其实这个就是因为违背了语言的听力形成规律导致,也就是方法不正确。这里不具体说明哈,如果问问身边的英语大神,它们在进行听力时是不会在脑海里闪过英文,然后直接理解的,以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也是这样)

为什么说最开始,是因为语言本身是不具有字,词之说。我们学校学习的文字,知识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为了把知识也就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通过一种永久的方式去存储下来。所以有了文字

但是语言不一样。是声音的记忆,再到声音的输出。

中间不包括那些个文字符号的出现。(之前提到的家乡话,能够流利的那个时候我们还是不认识任何字)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老祖宗是先有声音再有文字,所以它的最初模样就是声音。而不是文字符号。

再来说下,那既然语言是不包括文字,那文字的存在有意义吗,我们还需要学习文字的。答案是肯定的。

文字除了是知识的一种储存方式,还是丰富我们语言的一个工具。

在小时候的家乡那通过不断听别人说的家乡话到不断说形成了我们没有自己文字的一种语言存在形态。

上学后我们学习了先辈留下来的文字表达,各式各样,也就丰富了我们本身习得的语言。让语言的体系发展更加顺利,繁荣。

还有就是它是创造不同语言意义的基础,你可能不知道每一年人类文明上都会出现新的语言表达,就像666,skr,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等还有一些其它的很多的东西。

这是人类文明一起的推动下形成的,通俗点来说就是很多人都承认了它,然后就会被大众所接受形成新的语言意义的表达体。这要归功于原有的文字的意义,从而衍生出新的文字组成的意义。也就形成新的文字,再搭配原有的声音,从而形成新的语言。所以在这个过程里是先文字,再语言。能够扩展是因为本身存在的这个文字表达。

因此,文字促进并且丰富语言。(语言只是声音体,声音的记忆输入,再到声音的记忆输出,中间可以没有文字的出现)

好,明白了上面所讲的东西,就是明白语言的形成。接着再把它联系到英语口语。

回顾下上面所讲的,语言是什么,声音的记忆体。

所以你不练听力,也就是没有听力,一定一定是没有这门语言的输出的。

这个是铁一样的定律。谁也逃不掉。

所以听力基础弱的同学好好恶补听力。

在这里提下比较接地气的

首先你看懂的一定比你听懂的要多,而且听懂的永远比看懂的少(这个是说把英语当做第二门语言学习的人来说)

看懂 > 听懂

然后再来,听懂的是一定比能够说出来的少。也就是

看懂的 > 听懂的 > 能够说出来的

这个也是定律,语言学习过程里面的定律。

所以对应下来的学习方面有三个

第一 阅读

第二 听力练习

第三 口语输出

要想输出好(也就是口语好),三者缺一不可

接着上面也提到语言是声音的记忆体。是对明白意义的声音的输入再到输出的过程。

它的形成中间可以不包含文字。

那学习英语口语要怎么来。我们一直以来对英语的接触,都是单词开始,再到听力,再到口语。小学时老师都是先教单词,再教怎么去用这个单词。其实这个过程忽略了,听懂这个步骤。(很多人听懂老师说的,真的外国人讲的时候就听不懂)。这个其实就是没有听懂。英语听力对应的是母语国家的人不是自身的老师。

其实这个过程是没错的,认识的单词,再把它变成明白意义的声音,再存放于脑海,也就形成听力(真的能听懂外国人说的才算)。

所以,背单词,不去听懂这个单词,口语永远都不会好。

因为语言是声音,不是英语文字符号。

因此背单词一两万,词汇量一两万,能够真的说出来却没几个。这是大部分人的困境。

也是因为违背语言的形成规律。

单词量固然重要但是听得懂的单词量更重要,比听得懂的单词量更重要的是说得出来的单词量。

它们的关系是

说得出来的单词量 > 听得懂的单词量 > 看得懂,也就是所谓认识的单词量。

上面讲述到听懂其实是语言的第一步。

我们平时学单词背单词,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背单词,学单词的目的是要去听懂这个单词。

把它变成明白的有意义的声音,并且记忆在脑海里面。

也就是真正意义上有了听力。

这也是单词和口语的最正确的存在关系。

这才完成了语言形成的第一步

也就是形成了对明白的声音的意义的输入。对明白的声音的意义的输入,对明白的声音的意义的输出才是真正的语言形成。

先分享到这里哈。

祝你生活愉快

喜欢的点个赞再走哈多谢

相关文章

  • 语言的最初模样

    来说下接下来会讲的大致内容思路,先是从语言形成的角度去理解什么才是语言,接着思考,探究它的形成,最后联系英语口语,...

  • 最初模样

    这些年失去了太多 受过了多少伤 有没有犯过错 记得当初的自己 满怀希望没有蹉跎 没有失败过 也不知道什么叫失落 多...

  • 最初的模样

    公园某处棋盘上,白子渐渐趋向黑子的颜色,男孩双指在黑子上推移着,靠近一看,似乎是五子棋的局势。随着白子在横...

  • 最初的模样

    夜已把城市抚睡 沉默也是我此刻的语言 还伴有丝丝并不莫名的伤感 日子被烦恼拉得越来越长了 知道一切都会过去的 这一...

  • 最初的模样

    庆幸生的懂得 静看生命里的安好 用心灵的素笔 轻绘流年的过往 不染忧伤 听风轻语 定格她的身影 未变最初的模样 栏...

  • 最初的模样

    从学校刚刚毕业的我们,一开始或许并没有意味着出社会的涵意,还是只会活在父母的大伞之下。在这个沿海城市生活,每天...

  • 最初的模样

    还好,你的眼睛里还有光芒 一如曾经那个孩子的模样 我相信,你一定收藏着一只蓝色的小船...

  • 最初的模样

    早地铁上 看到了小女孩最初的模样 没有手机、微信、游戏… 也没有父母的陪伴 唯有默默地阅读、记忆 看那课本上的《蒹...

  • 最初的模样

    我害怕每一天的清晨,清醒的是梦醒了,晨光拉长了身影,孑然一身的孤影落在那张有点岁月痕迹的梳妆台镜里,这令我羞愧这副...

  • 最初的模样

    为什么总会有人有共同的爱好,有为什么有人有相同的经历?可能这就是宿命,一经定盘,注定逃不过。 某一天,低头看着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言的最初模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ou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