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系统理论不仅能够用于解释人类的认知能力,还可以用于解释自我控制等非认知能力。与此同时,当我们在思考“人为什么要学习?”“知识为什么会存在?”等问题时,它也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基点。
系统1建立于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因此它所适应的也是当时的环境。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环境早已变得大不相同,所以我们才必须使用适用范围更广,但是却更加迟缓,耗能量也更大的系统2。环境之所以会发生改变,就是由于人类在历史的进程中(也就是反复遭遇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彻底改变了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生物作用于周边的环境,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改变环境的行为,被称作“生态位构建”。
许多生物都会有类似的行为。小到狗用尿的气味来标记领地这种短期行为,大到河狸修建堤坝来拦截河流这种可能持续好几个世代的长期行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人类也同样通过构建生态位改变了环境,并且建立了文明。而人类的这一行为无论是从规模、时长还是影响力来看,都要远远地超过河狸。不仅如此,人类的生态位构建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它不仅停留在改变环境这一物理层面上,还上升到了认知的层面。认知层面的生态位构建更是使人类得以大规模且长期地改变环境。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构建出的认知生态位中的一部分,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知识”[插图]。
这种认知层面的生态位构建与系统2有着莫大的联系。
系统2的特征,就是能够使用语言来思考。而它的两大缺点——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且速度比较慢——也是来源于此。
与此同时,系统2的优点也同样是源自语言的特性。首先,有了语言的否定形式后,人类就可以表达与当前情况不同的其他情况,使假设思维(“如果……的话”)成为可能。其次,有了语言后,人类的思维也不必再与眼前的事物一一对应,使更高级的抽象思维成为可能。再者,语言中的嵌套结构还使反省思维(“我正在做什么、正在想什么”)成为可能。
不仅如此,使用语言来互通想法也使学习和知识的出现成为可能。
如果我们只会观察眼前的事物,那么虚构的故事(这也是一种改变了人对世界的看法的认知生态位)将永远都不会出现。有了语言后,人们才得以创造出“我们都是神的子孙”这样的神话故事,使由血缘关系亲近者组成的小型聚落发展成为更大规模的聚落。农耕与城市就此诞生,文明的构建也成为可能。
除了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用语言来向自己下达命令,控制自己。小孩子在刚开始学习做事时,会一边动手,一边自言自语,把每一个步骤都出声说出来。在此基础上,语言还是制度和法律的基石(这也是一种认知生态位)。一个庞大的社会无法单靠道德和感情来维系,而制度和法律则是控制社会的基本手段。
想要让知识持续存在下去,就必须通过学习来加以传承。反过来说,只要有了学习者和传承者,那么认知生态位会比物理生态位更能耐得住时间的考验,可以永远地存续下去。
虽然许多生物已然灭绝,但生命的活动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同样,虽然许多知识早已失传,但人们对知识的探求却从未停止过。有了前人的学习和研究作为基础,我们才能够进一步扩张人类的知识库。认知生态位的构建使人类拥有了巨大的力量,能够快速地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但人类通过进化得来的与生俱来的认知机能(系统1)却还没能跟得上变化的脚步。
说完这些后,我们再从个人层面上来重新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必须学习”,很明显,答案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依然生存在系统1的适用环境下,可以靠与生俱来的认知机能生存下来,那么就没有必要去学习新的知识了。
人类为了解决一些单靠与生俱来的认知机能解决不了的问题,构建了“知识”这样一种认知生态位,改变了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学习知识,再将知识传承给下一代。而人类与知识的共生(共同进化)使生存环境的改变进一步加剧。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与人类进化时所处的环境,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只会变得越来越大。
虽然我们的大脑会将直觉和感情放在第一位,但是单靠与生俱来的认知机能早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环境。如果没有了理性和知识,那么当今世界的社会和文明将无法延续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