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提问:古诗词,是带密码的。请说说有哪些诗词密码?
什么是密码?密码就是一些比较关键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我们一旦掌握了这个密码,就能打开别人打不开的门。
我们来看看古诗词到底有没有密码。
古诗词,是在文言文之上的语言提成,是有节奏感的韵文,以抒情、言志为目的,让读者感同身受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怀,从而化身入境,对诗人的文字、人品等等各方面产生认同。
总的来说,还是一种文字工具。
那么在整个产生通感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多少打不开的门?假如这门有密码,我们该如何获得?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文言文
有些人在文言文基础这里就卡住了。
那么熟读文言文,掌握古文语言结构就是他突破的密码。
诗家语
有些人在诗家语这一块卡住了。古诗的诗家语,其实相对来说是个比较虚浮的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因为诗的音乐性、节奏感会对文字的表达顺序和结构产生一些只有在诗中才允许出现的,不同于正常文本的表达方式。
其实不仅仅古诗词有,现代诗同样也有诗家语结构,比如不断地重复、咏叹,排比之类的修辞手法的反复运用,正是这些在散文、小说、议论文中看起来有些过分夸张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却是常态,并且是必要的感情加强方式。
那么掌握诗家语的密码何在?大量阅读诗歌,积累诗歌意象和特有的字词结构,这个光背诵都没有用,要学会理解,最终懂得如何使用,才能真正跨进诗歌腹地。
个人风格密码
这一点是最容易让人迷惑的。我们能读懂文言文,我们也知道诗家语了,可还是有很多大诗人的诗我们无法正常解读。
比如到底如何正确解读《将进酒》?为什么李白这么大的诗人,写的东西天上一句,地上一句,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历来的赏读者是如何领会到他汪洋恣肆的浪漫的?这首长诗到底是表达豪情、气势、开心畅饮,还是落魄、不平、借酒消愁?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把针对当时期李白的心态、文风的密码钥匙。你只有通过读史,了解相关材料,在你的心中对李白当时的心境先行了解,才能正确打开他这首长诗的理解之门。
这首诗作于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的时候,他在长安当了两年翰林应召,只是为玄宗和贵妃作诗玩乐,离他自己原来希望的“扶摇直上九万里”天差地远,终于“天子呼来不上船”,最终失望地离开了政权中心。这个时候,他对自己浪费了的年华是感到悲愤的,而且四十多岁的人了,一旦离开,是否还有机会东山再起?这种愁苦的焦虑其实在这首看起来狂放不羁的劝酒诗里表露无遗。
李白当时的心情是郁闷、失望、愁苦的。这是一个密码。
李白诗文的才情天纵,感情与文字跳跃高低,鬼神莫测,虽万变不离其旨,既让人眼花缭乱,又能合理抒情表意。这种文字和思维的操控能力,中国文学史上唯庄周、太白二人可并肩。
李白的诗风上学庄周、屈原、下学庾信、谢眺。清丽、狂放、浪漫、奇想集于一身,而在文字表达上却天下地下,忽左忽右,像极了庄子散文风格。
对他文风的把握,这是第二个密码。
我们通过大量的历史、文学阅读,掌握了李白的诗歌密码,再回头来看他的那些作品,就不会再有李白写的《将进酒》那是喝醉了,行文跳跃、胡言乱语之类的感概了。李白是天才,但是行文是有师从和规则的。
《将进酒》这首长诗本人有过专门的文章赏析,这里就不再赘述。
这种对个人风格、行文走向的揣摩,是我们走进诗歌最高层次不可或缺的密码。
时代密码
又比如李商隐的诗,读不懂的人太多了。又如宋诗,大部分人都忽略了诗歌史上的第二峰,它们的行文特色和唐诗又大相径庭,但同样精品纷呈。
而理解这些诗,理解唐宋诗歌的不同,就不光需要个人风格密码,更需要时代的密码。
为什么现代诗如此荒芜,为什么如今诗坛乱象迭生?
其实这都不是新鲜事,诗歌史上曾经无数次发生过同样的状况。我们要理解这些大的变化,就需要掌握诗歌史的密码。
而这些密码,都不在诗里面,而是在历史、社会以及诗人的思维中。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的文史哲不分家的原因。
诗的最终密码,诗的高端功夫,其实在诗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