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这个词牌名,真是有意思,比较碎碎念的感觉。
这首词写于1074年,苏子已经离开杭州了,但是还没有接到去密州的调令,他在江苏润州赈灾。
他是借家中妻子的口吻,抒发自己形役劳顿的感慨。
杨花和雪花的两次比喻,有对比的功效,对李白诗句的化用,对嫦娥奔月典故的化用,巧妙极了。字里行间,都是孤独啊。
我能理解苏子。
但是近来的经历,常让我觉得,独处时光的质量,真的首先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你想要陷在思念里,凄凄哀哀,是你自己的选择;你想要跳脱红尘俗念,活出独处当下的洒脱,也是你的选择。
苏子的婚姻,用他那个年代的评价标准来说,还算是幸福的。与原配妻子感情很深,无奈佳人早逝。续娶的王润之,也是对他一往情深,人生最后二十几年里,一直陪伴他的侍妾朝云,也算是他的红粉知己了。
想来,苏子的女人缘确是不错的。
人生得一知己,实在是难。婚姻里陪你相濡以沫的那个人,大多未必一同终老。
所以,“执子之手,与尔偕老”实在是太美的谎言,很多人都倒在了日常琐事的一地鸡毛里。
因此,读到这一首词的时候,我更多地是羡慕,羡慕苏子一生总是坎坷,但是身边的爱人,总是贴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