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632/112b73fc9dfd0248.jpg)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国家精英》,一本教育社会学领域的必读书,这本书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高校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展现了其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
1.听书笔记
01)教育不仅是教授知识,还通过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考试怎么考这一整套机制,来分配社会权力、完成社会再生产,让社会一代代运转起来。
02)资本分为四类: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符号资本和社会资本。它们的威力各不相同,但相互之间可以转化,人们可以用自己拥有的资本,来置换其他的资本。
03)再牢固的结构、再确定的功能,也是被人定义的。个人的行动积累成集体的惯习,集体的惯习又影响个人的行动。不知不觉中,新的社会结构就产生了。
2.听书感想
教育到底是维持阶层稳定的工具,还是个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每个角度,都有其逻辑合理性,都能找到各自的佐证,这是最近张雪峰事件引发各方热议的原因之一。
从宏观来看,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在内,不只是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将人才分层分类,使其各得其所,从而让人力资源完成再生产。
从个体来看,不排除有人追求知识,在求学的道路上一往无前,甚至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命运,同时更多的人是想通过接受教育,获得一份文凭,学习一种技能,找到一种营生方式。
现实的情况是,能成为国家乃至社会精英的人,毕竟只有极少数,对于更多的大多数,社会引导的方向和个体谋利的方向存在偏差,而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当前高等教育上的认知分化。
正如网友评论的,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讲利弊,正因为现在的教育和就业紧密相关,而且经济发展减速,技术深刻演化,所以大家在选择大学学校和专业时更倾向于实际应用、未来前景。
也就不难理解,家庭背景不同、机会成本不同,对于一些比较务虚或者壁垒较高的专业,报考建议不太推荐,普通人家的孩子慎之又慎。
精英教育及专业,职业教育及专业,结果千差万别,不禁让人慨叹,而更让人唏嘘和意难平的是,有的人没得选。
当然了,这是就教育的功利性而言的。
如果考虑到社会大学的漫长岁月,高校教育也不过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步入社会以后,一个人还是可以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
毕竟没有一份文凭可以让后半生衣食无忧,没有一种知识可以经得住信息爆炸的变化,没有一种技能可以让工作稳固不受技术影响。
放眼到整个人生,教育没有结束,学习总是在进行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