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红楼梦里梦随笔读不尽的《红楼梦》......
带你看《红楼》之小人物系列——刘姥姥(5)

带你看《红楼》之小人物系列——刘姥姥(5)

作者: Ysgd2006 | 来源:发表于2017-03-17 06:37 被阅读157次

    从四十回到四十一回,讲的是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期间夹杂着吃饭、坐船、作诗、喝酒、吃茶等活动。四十二回,讲的是刘姥姥、板儿与王熙凤、巧儿的机缘。当然后来高额续作有些违反曹雪芹同志的本意,其实板儿后来应该是娶了巧儿。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的身份地位是什么?或者说那是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曹雪芹讲得很明白:穷亲戚。二进大观园时的角色定位是什么?老太太在秋爽斋晓翠堂摆宴,鸳鸯姑娘说得好,“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篾片,也叫清客,咱们伟大的鲁迅先生(想起了上学时背过他的文章,有头疼的吗?)在《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里有一个解说:那些会念书、会下棋、会画画的人,陪人主念念书,下下棋,画几笔画,这叫做帮闲,也就是篾片。

    篾片之所以存在,情节上是有其合理性的。咱们试想一下,贾府上下,皆是些头脑及其聪明之人,所以日常生活中出现些怼来怼去的情况也十分正常,再厉害点的,勾心斗角也不奇怪。加之环境封闭,娱乐活动较少,可以说气氛不是一般的尴尬,人人都是面具人。无巧不成书,来了个老实巴交,说话直爽,言语粗俗的刘姥姥,自然大家要拿她取笑玩乐一下。

    刘姥姥这个女篾片做得非常成功,不是《儒林外史》里头的干篾片。

    1、贾母戴花,要刘姥姥也戴上,凤姐“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众人“笑的不住”。姥姥说,年轻时也爱风流,如今老风流才好。这话是说给贾母听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不风流枉少年。年轻时爱美,年老了更要爱美。笔者的外婆(已过世)几乎每年在栀子花开的时节,都会在头上戴些栀子花。现在回想起来,这里隐藏着老人对年轻时回忆,隐藏着对青春、对美好的怀念。王熙凤太年轻,不懂罢了。

    2、贾母问姥姥,这个园子好不好。姥姥说,这比那画里的还强十倍。贾母要惜春画一幅,姥姥又上去夸了一番惜春。“别是神仙托生的罢”。插个题外话,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常常看到曹雪芹同志类似的有意无意之笔,点的却是人物的结局命运。惜春她爸叫贾敬,没别的爱好,炼丹,特别想成仙。她妈走得早。在这样一个缺乏父爱母爱的家庭中成长,性格是有缺陷的,最后削发为尼未尝不是较好的安排。

    3、在大观园里行走,姥姥自己走泥路,怕脏了姑娘们的绣花鞋。琥珀刚要拉她走石子路,姥姥却摔了一跤,众人拍手哈哈大笑。姥姥不仅没有生气,而且还自嘲:才说嘴就打了嘴,哪一天不跌两下子。照人之常情,见有老人跌倒,应当上去扶一把。这里头,为什么姑娘们没有扶起来,反而拍手哈哈大笑呢?有人说是缺了慈悲之心,不尽然。因为后文我们看到姑娘丫头们对姥姥还是非常不错的。我想唯一的解释就是,在事情发生的一瞬间,姑娘们只当姥姥是用来取笑逗趣之人,而且平日里较少看到有人摔跤跌倒的囧样。从某种程度上说,大观园里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其实缺乏爱的。相比之下,贾母的关心颇有人情味,亦非常珍贵,毕竟是阅世过来之人。

    4、贾母离了潇湘馆(林黛玉住的地儿),说“这屋里窄”。刘姥姥就开始夸起房子来。“大家子住大屋”,“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还大”,“满屋子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都说姥姥会说话,这里体现得最明显。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原文。

    大凡我们夸一个人,或者一个东西,再或者到朋友家做客,怎么让对方高兴、舒服,被夸奖的同时又不感到肉麻,是个学问。为什么挑了姥姥说的这三句话,第一句话叫“有理论依据”,第二句话叫“有比较对比”,第三句话叫“有主观体验”。夸人的话里做到这三点,谁不如沐春风,谁不春风得意,谁不得意洋洋,美的不要不要的。您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么个理儿。所以,以后夸人,别只会说“好”、“不错”之类的,学学刘姥姥。

    5、重头戏来了。贾母在秋爽斋摆宴,王熙凤、鸳鸯合伙戏弄刘姥姥,姥姥心里有数、积极配合、表演完美。吃饭前,王熙凤耳语刘姥姥,意思是吃饭前要说一段话。给姥姥的筷子不是“乌木三镶银箸”,而是单独的“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按姥姥的说法,这双筷子不合手,有点沉。给姥姥吃的是什么呢?鸽子蛋。

    原文一: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原文二: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

    舞台、道具、导演、演员、台词、动作、观众,齐活了。每次看到这,我的脑袋里都会随着文字的移动而呈现一个又一个蒙太奇镜头,莎士比亚的戏剧写得都没有这般有现实代入感。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王熙凤和鸳鸯要呈现这样一个剧本?因为这个剧本是她们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贾家大宴宾客的情形。贾母在后面说了,“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最真实的娱乐源自生活。王熙凤和鸳鸯通过场景再现的方式,把大宴宾客时的某个环节演示出来,只不过主角由达官贵人换做刘姥姥。相同的场景,错乱的人物,娱乐效果绝对惊人。冯小刚拍的电影《甲方乙方》系列电影之所以幽默有意思,用的就是类似的手法。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难堪的角色,姥姥愿意演,而且演得非常到位?后文,刘姥姥看到李纨与凤姐在贾母吃完饭后再吃饭,说了句“礼出大家”,讲的是吃饭有先后顺序,有尊卑上下。凤姐以为说的是吃饭时的捉弄,要赔礼道歉,鸳鸯也要赔礼。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您瞧,刘姥姥心里头跟明镜似的。有数!入戏快,出戏也快。你的意思我明白,我也不会生气,大家互相给个面子,配合一下,逗老太太开心,又没什么损失。只要老太太一高兴,啥事都好办。

    后来,姥姥就随着贾母,全程参与了吃饭、坐船、作诗、喝酒、吃茶等各项娱乐活动。自始至终,刘姥姥做得都很得体,符合身份定位。万变不离其宗。最后虽然因醉酒走到宝玉房间,差点酿成大错。亏有袭人救场。要不就得意忘形了。限于篇幅,不一一解说了。

    下一回,简单聊一聊,刘姥姥、板儿与凤姐、巧儿的因缘巧合。看看刘姥姥除了能说会道,还是个怎样有情有义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带你看《红楼》之小人物系列——刘姥姥(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is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