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生学习的起点、是价值观塑造的核心、是精神品质的培养、是灵魂的教化。
当下教育学习之风蔚然解化,我深受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系列思考与怀疑。“学习真的很丢人嘛?”
学习如反态,不以为荣,反以为耻。学生们学习相互窥视,犹如虎视眈眈;动作轻小,犹如盗贼般害怕。其实早已少些了学生年代的简单生活。
我也是其中的一位受陷者,险些没能走出来。高中 我那时学习认真,上课对于问题也是积极的回答,下课也经常来到办公室向各学科的老师请教解疑,老师们也都非常的喜欢我,论作业的完成认真度、论学习课上的听讲态度,都早已成为老师们嘴边的"常夸客"了。
等到后来同学们相互认识以后,慢慢的熟悉了解,我作为积极学习者仿佛早已成为了"班外人"不觉间变成了独立的个体。其他同学都两三人,三四人,一起睡觉吃饭、聊天娱乐,一切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些了。
此时我并没有感觉有负担和压力,之后对于老师的表扬他们在课堂上都一致的小声:“稀~咦~” 甚至有时候会大声的鼓掌、起哄,拍手叫好 这些早已司空见惯些了,这也使我们最开始接受学前教育的时候喜欢被老师表扬认可,到如今的表扬"低头"不再光彩了。
对于学习和未来我早充满着规划,目标明晰、方向明确,我对此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后来 当我在课间学习的时候,班上总会有那么几个人过来坐在我的旁边,对我进行话语的干扰和讥讽:
“学什么学啊,和我们一起玩吧”
“就是就是,你能考几分呢,我们不学,你也就比我们高那没有多少”
“学也是大专不学还是大专……”
“你天天学,早上起的早 有什么用呢?”
面对他们的强行干扰和手势拖拽,我选择的是没有说话,但是长期的这种氛围也使我内心变得非常痛苦。看着他们的麻木、无知我也感到非常的叹息,他们完全不正确的逻辑和思想也使我感到了一点动摇和不知正确的判断。
入校以来,我一直谨记着母亲对我说的话:“在学校和别人比着学习,高中一定是上个厕所的时间都没有闲的”而现实却恰恰相反了。父亲也经常给我说,他们那个时候上学都是点着蜡烛晚上写到很晚,“每个人都学的非常用功 不想时刻被甩在后面”那种学习的质朴当下早已消逝去了,甚至再被人谈起时这好像已成为了学习的幌子了。
我那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但是非常的认真刻苦 始终相信,只要学下去坚持就一定可以成功。面对他们种种的语言干扰和打击,使我在没人的时候经常偷偷流泪,甚至也出现过放弃的念头……
那一次我来到了前班主任老师这里,她待我一直都是宠爱有加,我想她说明了我所遇到的一切,还没能控制住泪水便流了下来。
老师给我拿着纸张擦拭泪水,用手拍抚着我的肩膀。他抑制住情感 笑着对我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吗?”表面看着他们乐观无虑,其实他们内心非常的害怕,他们不敢去尝试害怕失败,同时,他们又不想让你超过他们距离太大,想拉着你一同陪葬违纪,因为你是好的象征,这样他们犯错也就有说词可供了。他们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酸,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的,他们一起的一定是和他们一样的人一样的思想,一旦受到他们的影响,他们的目的便就真正达成了。“文博,你就是丑小鸭中的白天鹅,不要在意所有人对你的一切和评价更不要磨合自己去迎合他人 不必要的合群,只会让你更合不来群”相反,他们为什么又要去说你呢?其实呀,真正的原因在于你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现在比较的小,你只有努力把它拉大,他们自然就会封口了。万人瞩目的马云是一个富豪,貌美如花的明星们,他们又为何不去议论他们呢?那也正是因为离他们太遥远了没有必要和意义。“高处不胜寒,走的越高朋友越少,因为和你高坐并起的人并不多了,因为圈层发生了变化,而你现在却处在一个最下的圈层里,你要不断学习,从这个低级的圈层走出去去到一个更宽广的大学世界”
“面对他们的嘲笑和讥讽,你可以选择回击,也可以选择保持沉默。当然,回击的最好方法是不在意 不能让他们抓住你学习的短处。"
老师又给我举了一个恰当的例子说,"早上你进班很早读书,那时候你来的路上和教学楼里并不会有几个人,而当过了很长一会儿他们都成群结队的走了过来,而再等到最后便又变成零落的几个人了,芸芸众生最多,而牛羊才成群结伴。作为一个整体工作还是学习在哪里总有坏的与好的,积极的与消极的这好像早是一种规律了。”
老师说完以后我已泣不成声了。“眼泪是珍珠,他们不值得你去流”老师给我递着纸张笑着说。
听完我便明白了些什么,我不能与此同流合污,而应当找几个思想一致的人同行。环境育人,同时环境也可以害人。
我想当下学习之风之所以会歪曲,不仅是网络的盛行发展,更多的是学生们思想的"停滞"不前,物质基础的供给"丰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