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的“阳气”在人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扶阳理论的思想基础。
阴阳二者,缺一不可,阴阳表面上处于同等地位。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却是有主次之分的,阴阳的平衡也不是简单的一比一的对等关系。阳气的主导作用不容置疑,“阳者阴之根”,“阳主而阴从”,“阳统乎阴”,阳对于阴有化生、主导和统摄的作用。
阳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也可以称之为能量),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如果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就会失去健康,就会滋生多种疾病,如果阳气消尽寿命也就结束。
所以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需要注意的是,大自然的气是混沌的,是阴阳合而为一的,“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在阴阳之中。
因此,人体的阳气虽有三焦、五脏六腑的不同,但实际上也是合一的。“以脏腑分阴阳,论其末也;以一坎卦解之,推其极也。故知阴阳合一,乃于极上合一也。”
阳虚是现代人诸多疾病的根源,明白了上述道理,就会理解,为什么火神派医家对于千变万化的病证,都主张扶阳,因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救治危重病证,更要重视回阳救逆,因为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治疗各种疑难病症都离不开补阳。因为阳气虚弱与否是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
现代人的诸多病症,包括被现代医学认定为不可治愈的疑难病症,都是由于阳气不足造成的。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风湿免疫病和肿瘤的发病原因都是由于寒气侵袭、阳气受损造成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个人是否发病,关系到正邪两个方面,如果正盛邪衰,则不发病;如果邪盛正衰则疾病缠身。
因此,预防疾病,健康长寿必须时时注重增强自身体质,提高正气(阳气),消除邪气对人的侵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