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这本书是因为对它的名字感到好奇,布鲁克林在哪儿,这棵树有什么不同。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有点无聊,叙述风格平铺直叙,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描写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完全是对生活点滴的描述。当我完整读完以后,才发觉它的魅力,书中约翰尼对弗兰茜的教育方式,凯蒂的坚韧,玛丽外婆的睿智与通透,茜茜姨妈的率真,这一大家子人勇敢,坚韧,热爱生活,在困境中窥见细微的美好,不断治愈自己,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
这本书是作者贝蒂·史密斯以自己为原型写作的。布鲁克林的这棵树指的是对周遭环境有超乎寻常适应能力的天堂树,不管它的种子散落在什么地方,都影响不了它的成长,即便在水泥地里它也能茁壮生长。弗兰茜一家历经种种磨难,却始终秉持坚韧顽强的人生态度,满怀希望的活着,就像天堂树奋力向上生长那样,始终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忱,也从未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气。
女主角弗兰茜热爱阅读,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她会将不同数字的组合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在成长的过程中尽管遭受了歧视和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她始终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迫于生存压力没能进入高中学习,她会在工作之余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自学大学课程。最终她走出了陪伴她成长的家庭和布鲁克林,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弗兰茜的妈妈凯蒂,年轻貌美,坚毅果敢,酗酒的丈夫难堪大任,她便自己扛起家庭的重担,担任清洁工以工抵租,维持家用;即便家人温饱都成问题,她也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不遗余力让孩子们接受教育,让孩子们学钢琴,学唱歌,每天坚持阅读。当家人吃不上饭时,她会和孩子们假装是在北极探险时遇到暴风雪被困在山洞里,呼吁孩子们要勇敢,耐心等待救援。一旦情况好转,她会买小蛋糕庆贺他们终于坚持抵达了北极。 一贯勤俭持家的她允许女儿偶尔挥霍一次,体会手头有钱、不用东拼西凑是个什么感觉。虽然日子惨淡,生活艰苦,这一切却并未磨灭凯蒂的尊严,她不依赖任何人,不接受任何的嗟来之食。
弗兰茜的爸爸约翰尼英俊潇洒,喜欢不切实际的幻想。事实上他只是一个没有正式稳定的工作的歌手,只能靠做侍者赚取微薄的收入。他不是个称职的丈夫,但是个尽职的父亲,是他用歌声和行动给了弗兰茜的童年满满的父爱和快乐。他在自己去世的一年前,便委托茜茜姨妈在弗兰茜毕业典礼上为她送去鲜花和祝福。 “爱意东升西落,浪漫至死不渝。”
弗兰茜的姨妈茜茜是个很酷的女人,她坚强善良,有责任心,率真勇敢。她自己虽然生了十个死婴,却依然极其喜欢孩子。为弗兰茜一家忙前忙后,出了不少力。在得知弗兰茜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歧视后,她立刻到学校找老师理论,为讨回了公道。虽然茜茜姨妈总是遭受街坊邻里的非议,可她是个好人,她本不富裕,却力所能及地给予弗兰茜一家帮助,努力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
弗兰茜的祖母玛丽,是一位聪慧和善的老人,虽然没有文化,一字不识,但她将自己从民间故事中体悟到的人生智慧和豁达态度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们。她说,“孩子得有想象力。想象力是无价的。孩子得有一个隐秘的世界,里头住着从来不存在的东西。她得相信,这很重要。她先得相信这些不属于人世的东西。这样一来,等世道艰难了,孩子就可以回去,住到想象里头……有了这些想象,以后日子不好过,也不会钻牛角尖困在日子里头。”这段话读来简直振聋发聩,人要是没有想象力该多么痛苦呀!
总体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希望读完后大家都能对生活产生一些感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