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流浪地球一个月,来写篇影评。
先说评价:这是近8年来唯一一部让我为之流泪的电影!一直在想,中国何时能拍出一部像样的科幻大片,直到流浪地球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国产硬科幻的希望!!!
图片发自啊哈空间多年前曾对影视后期、CG特效的制作有些了解,造一个炫目的电影特效镜头已经不能算是艺术创作了,完全是流水线一样的工作,国内电影行业这些年,代工国外的特效镜头制作,培养了大批的后期人才。可我们依旧做不出一部像样的硬科幻,缺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好导演,缺的是想用心去做一部像样的片子的制片人,缺的是不为了洗钱而拍片的投资方。
图片发自啊哈空间可以说《流浪地球》如果失败了,那么至少3到5年的时间资本不会再涉足这个领域,毁的是我国的科幻电影之路。
很庆幸,这一切没有发生。郭帆超水平地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情怀成功地匹配上了该片的制作水准,这一次,他为地球人搭建了精神脊梁。
图片发自啊哈空间观影之前读了大刘的原著, 文字简洁明了,少有过度的抒情和修辞使用,就像是机械表盘上的指针,他专注于两千五百年的人类社会变化,有关人和情感的描写似乎并不重要,人物作为工具登场,为其中的社会命题服务。
原作小说时间跨度非常大,维度长达两千五百年,人类经历过几次重大危机,但最后依旧成功的泊入新恒星轨道,但这样长度和深度的小说很难改编成两小时的影片。所以《流浪地球》影片选取了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在逃逸时代最后阶段,地球误入木星的希洛极限(尽管电影中这个值给错了)。
图片发自啊哈空间为什么要带着地球跑?大刘的解释是只有地球这么大的资源载体才能承载完整的生物圈。郭帆给出的解读是在情感的塑造上,从“家庭”延展到“家国”再到“家园”,同时又在影片中开拓出了中国式的亲情关系和根植中国人心的“恋土”情怀。
图片发自啊哈空间而在这之后,展现的却并不是高昂的民族主义情感,而是一个逆转性的国际大营救。从个人到救援队,从组织到国家,当每个国家的人都开始放下个我,去投身拯救地球的行动之中之时,人类得救了。
图片发自啊哈空间该片与欧美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集体的力量最终取得胜利,真的是一个都不能少。将民族主义让位于国际主义的包容气度,用人类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集体意识,讲述了一个外壳够硬,内心却软的故事。深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