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述而篇》第7章

《论语·述而篇》第7章

作者: 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 来源:发表于2022-01-25 06:33 被阅读0次

    思考1.你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述而篇》第7章,先恭诵原文——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只要自行束脩之礼来学习的,我没有不教诲的。”

    关于什么是“束脩”,根据李炳南先生的《论语讲要》,古来大致有两种解释:

    一是西汉孔安国的注释,“谓束脩为十束脯,是贽礼之物之至轻者,以此明孔子教化有感必应者也。”束脩就是十条肉干,是初次拜见长辈赠送的礼物中最轻的,这表明孔子教化弟子是只要想学,就一定会教。

    另一种对束脩的解释是东汉郑玄的注释,“谓年十五以上,能行束带修饰之礼者也。”束脩就是指古人到了十五岁,就能束带修饰,入太学读书了。

    这两种解释虽然不同,但并不矛盾,是可以共存的,不管是自备礼物拜见老师,还是自己整肃衣冠拜见老师,都表明了学生见老师,应该有恭敬之心,有想学的心。

    从孔子多位弟子的实际情况看,孔子显然不是以礼物的多寡轻重、甚至有无来选择对待学生的。像颜回、原宪等都很贫穷,自己都是箪食瓢饮,恐怕也很难置办像样的见面礼了,但孔子却十分欣赏喜欢颜回、原宪。

    本章也正体现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教育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并不会因为学生的富贵贫贱,或者种族家世等而区别对待。由此可以感受到孔子对天下的真诚的仁德之心,为了传承文明,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圣贤之道,致力于大同社会的推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全心全意教诲想学的学生,却不求任何个人回报。

    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呢?显然,孔子这么说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对学生多么有仁爱之心,对教育事业多么有真诚之心。

    “述而”篇《述而篇》中大部分章节都是孔子的自述,前一章孔子讲了自己的日常学修纲要,这一章孔子讲自己选择学生的标准。孔子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就一条:有真正想学的心。

    明代蕅益大师注释此章说:“闻来学,不闻往教。《易》曰‘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故必其能自行束身修礼,而后可施教诲也。”只听过学生来找老师求学的,没有听说过老师跑去找学生求教的。《周易》上说:“小孩子来求我启蒙教育,不是我去求小孩子一定要启蒙教育他。”所以学生必须要先自己准备好受教了,老师才可以施以教诲。否则学生不想学,老师是没法教的。

    或许有的人说,“今天学校里的小学生,乃至中学生、大学生,有几个是真正想学的,但不是也都可以教吗?否则怎么办了那么多学校?如果小孩子自己想学才教,那恐怕没几个孩子要上学了。如果小孩子想学习,那家长就没那么多烦心事了。”这样说没错,确实是现实的情况,很多学生不想学,学校老师还是在教,哪怕是填鸭式教,总还是让学生多少学到一些知识。(4分54秒)

    思考2.什么是想学的心?怎么策发自己想学的心?

    那这里孔子为什么一定要学生想学才教呢?关键就在于孔子所教的内涵和现在大部分学校所教的是不一样的。就像前面一章所说的,孔子所教的是如何成为圣贤,不断去除自身与禽兽相同的部分,长养人与禽兽不同的部分,也就是仁德和智慧的学修,这和现代学校教育大都只教知识技能是不一样的。

    以前一章孔子所讲的学修总纲对照,今天大部分学校只教“艺”,而没有或很少有道、德、仁的教育。离开了道、德、仁,艺就仅仅成了谋生的技能,和禽兽学习谋生的技能没有本质的不同了。

    这两种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显然是不一样的。比如你教学生学习1+3=4,就算学生不想学,你勉强他,反复讲,他也能学会,今天很多学生就是这样学习的。但是如果你教孩子对父母孝顺,如果他不想学,你勉强他,反复讲,他也学不会孝顺的。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想学习的人太少了吧,那为什么不想学呢?或者是没有兴趣,或者是没有必要,又或者是怕学习辛苦。那为什么有人想学呢?或者是为了解决问题去学习,不学习就不能解决自己面临的各种问题,问题不解决就会痛苦;又或者是因为兴趣,喜欢学习中或学习后带来的收获,以及收获带来的喜悦。不学习就不能获得这种喜悦,所以想学。就如《论语》开篇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这里告诉我们学习的条件,重要的不是你的财富地位、种族相貌,乃至不是你是否记忆力好、反应快,重要的是你有想学的心。这对我们后世学人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如果学习的主要条件是外在物质,要拼爹,那穷人就没有希望了;如果学习的主要条件是头脑灵活、记忆力强,那大部分普通人也没有希望了。可孔子说真正最重要的学习条件是你有想学的心,那所有人都是有希望的。

    事实上,孔子的弟子中,颜回贫穷,高柴呆板,曾参迟钝,大部分弟子都不是身世高贵、聪明伶俐的天才,只是普通人条件,但因为他们有想学的心,对老师无比恭敬和信任,所以他们很多都成为了贤能之士。

    对于我们每一个有心于儒学的人,不妨经常反省一下,此时此地,我想学吗?与大家共勉。(8分46秒)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1.你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学习的条件,重要的不是你的财富地位、种族相貌,乃至不是你是否记忆力好、反应快,重要的是你有想学的心。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想学的心,如果没有想要学习的心,其本人内在的驱动力就不会激发出来,就不会积极主动地主动求学,否则只能通过外部条件约束,对方也会产生逆反叛逆之人。

    2.什么是想学的心?怎么策发自己想学的心?

    1)要有人生目标,找到人生使命。培养自己有成圣成贤的宏伟目标,不断去除自身与禽兽相同的部分,长养人与禽兽不同的部分,也就是仁德和智慧的学修,区别于现代学校教育大都只教知识技能。

    2)遵照孔子所讲的学修总纲,注重道、德、仁的教育。离开了道、德、仁,艺就仅仅成了谋生的技能,和禽兽学习谋生的技能没有本质的不同了。

    3)寻找自己的兴趣,享受喜欢学习中或学习后带来的收获,以及收获带来的喜悦。

    4)持续践行自己的使命,达成一个个阶段性人生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述而篇》第7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ai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