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初中语文教学
飞来峰上的感想.登飞来峰.我读语文

飞来峰上的感想.登飞来峰.我读语文

作者: 琳玉 | 来源:发表于2020-06-13 09:15 被阅读0次

                                登飞来峰

                                               宋代·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上课前,我在黑板上手书诗歌内容。然后我给大家展示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

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生看完展示后,我问大家这首诗有没有哪里不懂,同学们纷纷摇头。这首诗的确没有多少的文字障碍,清楚背景,就能很快确定主题。

 飞来山上千寻塔

译:飞来山上有一座很高的塔。

讲解):千寻,就是形象地说明塔很高。

闻说鸡鸣见日升。

译:听说五更就能见到太阳升起。

讲解):闻说:据说,听说。

鸡鸣:五更

        不畏浮云遮望眼,

译:不担心浮云遮住望远的眼睛。

讲解):不畏:不怕,不担心。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只因为自己站在最高处。

讲解):缘:因为   最高层:最高处。

前两句写登塔之高,后两句写登塔的感受。一事一理的写法。

后面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用诗歌阐述政治、学术见解,议论时事,评说历史,这是宋诗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清人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相关文章

  • 飞来峰上的感想.登飞来峰.我读语文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

  • 宋词赏析II《登飞来峰》x2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 飞来峰顶...

  • 杭州行(三)

    今天去的是灵隐寺和飞来峰,和我想象的山峰不一样。说实在的,不是那首《登飞来峰》,我也不会来这看山。看到所谓的飞来峰...

  • 读《登飞来峰》

    原文:飞来山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赏析:前两句写景,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

  •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要点。

    一,复习课文。 1,《古诗二首》中我们学习了两首以“角度″为主题的古诗。《登飞来峰》,通过叙写登飞来峰远望。,抒发...

  • 古诗

    ①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 登高 唐 ...

  • 《登飞来峰》

    王安石是个厉害的人物!官职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可以算是个掌握时代风云,呼风唤雨的角色。但他的人生并不是一...

  •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山上有一座很高很高的千寻塔,听说鸡叫的...

  •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

  • 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风评都说唐代七言律诗首推黄鹤楼,那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和后来李白的总为浮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飞来峰上的感想.登飞来峰.我读语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ai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