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在吃饭时,我和老公跟女儿聊起了各自的高中生活。
那时候,我在学校寄宿,一日三餐经常吃的是从家里带的咸菜,咸菜吃完了,偶尔会花几分钱买一份炒白萝卜丝儿或者炒白菜。冬天的早晨,从床底下拉出前一天晚上从一楼端到三楼宿舍的半盆儿洗脸水,上面经常结着一层薄冰。
记得那是一个阳春三月的周末,我们上完上午课,放学过星期天。我家离学校有十几里路,不通车,要靠步行走回家,我饿着肚子往家走。穿过的第一个村庄叫菜园,这里有一片桃树园,无论什么时候听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我的大脑中浮现的就是菜园的那片桃花林。但那天虽然桃花开的很绚烂,但我没有心思欣赏。一则饥肠辘辘,更主要的原因是: 在那个时辰人们要么在家吃饭,要么在午后小憩,走过村庄时,几乎没有碰到人。更可怕的是: 过了村庄,这条路要穿过一个坟场,我心里虽然害怕,但也别无选择,只好加快脚步硬着头皮往前走。那时候多希望能碰上一个人,但又担心碰上坏人。所以一路上不时地朝四下张望。阿弥陀佛!在忐忑不安中,经过三四十分钟的跋涉,终于走到了大姐家。看到大姐,眼泪忍不住哗哗的流下来。后来大姐和姐夫看出了我的心思,他们花了姐夫三四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
事隔二十多年,今天给女儿讲起这段经历,我也没能忍住眼泪,老公调侃说:"看!你妈把自己感动了!”
我们那代人的经历对零零后的孩子来说,就像在听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