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投资文旅和农业的私营老板们迷失在宏大愿景里
博观达智文旅 秦智勇
从心理学上讲,愿景是人行为的驱使力之一;从管理上讲,愿景是企业战略必须元素之一;从生活上讲,愿景是人坚持下去的理由。
但企业是个经济资源集合体,所有忽略实际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愿景,无异议饮鸩止渴。你我的身边,不乏喊着宏伟远大口号的企业,累死在被口号所累的路上。
经营,尤其是文旅及农业项目,是个资源与政策的匹配,是个自我与外界的博弈,是个现在与未来的协调。一个领导下台了,你的项目也可能黄了;你的资金链断裂了,谈什么都不起作用啦;你的投资节奏乱了或者业态开发顺序错啦,经营上则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济于事呀;网红项目的风口过啦,你再谈优化提升有什么意义吗?
策划者的思维,是“新、奇、独特、唯一”来抓住消费者的心智;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是“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有多少人做多少事”。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对的,找到平衡点才是有效的行为。平衡的把握,在公司最高决策层。
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今天、明天、后天”是三种不同的状态与预期。后天,想为消费者提供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就是一个服务型公司;明天,可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产品与服务,就是一个整合运营型公司;今天,只能为消费者提供某类产品和服务,就是一家销售为主导的公司。
用后天的愿景做今天的事,从资源经济效益角度看,就是浪费。在一个大的愿景传播下,消费者不能一下子识别公司的价值传递,因为没有一个具体的物或服务专注和触及消费者心智,到头来还是进入产品价值为主的传播。
从今天到明天再到后天,是发展阶段上的顺理成章,也是让消费者循序渐进地知道、了解、接受、认同公司与产品;从后天直接到今天,是时差颠倒,把消费者弄糊涂了,传播也就失效。
不是说愿景不好,只是不适合每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成功的企业,不是从“最小时”有“广而告之”的宏大愿景,而是“一步步、一天天、一项项”脚踏实地坚持过来的,每一个阶段有一个“核心诉求”,这些诉求是“赤裸裸”地触动着消费者。
可以拿“别人的现在对标你的未来”,这是你的发展目标;但千万别拿“别人的现在对标你的现在”,这是自我娱乐。即使你再优秀,别人十年如一日到达的目标,你可以一年就攻破?笑笑还是可以的。饭要一口口吃,水要一口口喝,别太急,适度才是最合适的发展。
——“大秦笔记”2019年回炉2016年之思考。
喝一杯茶,唱一首歌,写几段文字,拍几张照片,录一段儿视频。我就是“大秦笔记”(秦智勇 wx:marketingqzy),来自重庆博观达智文旅,行走在中国景区和美丽乡村。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愿意分享、等您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