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大师”的来历。
三年以前,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很快就变得不会讲人话,原先讨厌我、不讨厌我和喜欢我的人都开始讨厌我,为了掩饰自己的讨厌,大家一致同意改称我“大师”,以此既表达厌恶,又掩饰厌恶。
那么作为我的女儿,也就是最先叫我“大师”的人,很自然地就成了“大师”的女儿。
“大师”的女儿是最乐于也最敢于反对“大师”的人,“大师”言语之间稍有不慎,她自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经过这几年的兵来将挡,女儿的敌对情绪不但没有消减,反而有了泛化的迹象。
比如今晚在老妈家里聚会,“大师”已经语出谨慎,不敢轻言“心理”云云,妹妹不小心说了一段话“人家说你在微信上晒什么就说明你缺什么,但是假如你看到别人晒什么,那也说明你缺什么。”
女儿却立刻转向无辜的我,“你看看你,把小姨祸害的,成了另外一个你。”
吃饭期间,老公又不知深浅地用心理学分析了某个事件,女儿叹息摇头,“都是你惹的祸,我爸原来好好的!”
昨天中午,老公跟朋友喝酒,我接过了开车的重任。然后我就发现我低估了喝大酒的人的实力,原先预约的下午的客户只好挨个致歉,但心里很笃定,晚上六点的课至少赶得上。
当我们晚上五点半走出即墨的酒店的大门的时候,两个醉酒的人大吃一惊,“天怎么黑了!”我心里想,“我的六点的心理学的课!”
一路郊区飞驰,市区堵车,送完朋友,已经七点了,我问老公,“我直接去上课,你在车里睡觉,下课我拉着你回家如何?”
“凭什么?我要回家!”老公抗议。看来状态不够醉。
七点半,到了家门口,我让老公下车,他奇怪地问我,“怎么不进车库?”
“我要去上课!”我很着急。
“你神经病啊!几点了?”
“你管我,赶紧下车!”
今天早晨醒来,我问老公,“你昨晚洗澡了吗?”
“没有!”
“那你离我远点儿!”
恼羞成怒的老公眼看着要实施家暴,我敏捷地逃了,逃到了女儿的床上。
小妞儿张开了小小的怀抱,迎接我。依偎在小妞儿怀里,心里充满了脉脉的温情。
“你知道吗?这些天老见不到你,我都跟你不亲了。”小妞儿的声音带着幽怨。
这是我从云上培训回来,小妞儿第二次讲这个话。“我爸说你走火入魔了。”
我乐了。
“请教个问题吧!”我转了话题,“我们有个同学说,她十四岁的女儿声称自己是同性恋,她妈妈有些焦虑。”
“十四岁?”小妞儿拍拍我,“十四岁的女孩儿根本就不确定自己的性取向,遇到一个女孩儿她会喜欢女孩儿,过段时间遇到个男孩儿她又会喜欢男孩儿,这个不算什么。”
我点头。“再请教一个,另一个同学的女儿上高中了,有男朋友,并且在女子学校,她也声称喜欢女孩儿。”
“她的运气怎么那么好!在女子学校还能遇到那么好的女孩儿!我也在女子学校上学,我身边的女孩儿怎么都是跟我一样的,死样子!”小妞儿满脸的羡慕嫉妒恨。
我一下子觉得我们这些当妈的焦虑得完全没有道理。
“其实在女同里面的那个女性角色,她既可以喜欢女孩儿,也可以喜欢男孩儿。”小妞儿继续安慰我。
我却动了别的心思,我说,“你不喜欢你同学,说明你对自己不够认可。”
“那你喜欢你所有的跟你一起学心理学的同学吗?”小妞儿反问我。
“不都喜欢。”我老实承认,“不过我能意识到所有我不喜欢的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你快五十岁了才知道这个?我早就知道了。”小妞儿乐了,“不过这不影响你不喜欢他。”
我再次点头,但依然不死那条想为人师的心,“其实你对别人的不喜欢,不是别人的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
“对呀!”小妞儿乐得开怀大笑,“所以你以后看到我恶人的地方,你就知道那是你的问题,别要求我改变,你调整你自己就好了!”
然后呢,然后小妞儿只剩下大声呼救,“爸爸!救我!我被家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