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联合国文教科纪念一位大师的逝世两周年。

在2018年他逝世一周年的时候,谷歌主页也纪念了他。

一代大师周有光逝世两周年,乍一听也许不了解他是谁,然而他的成就,决定了所有年轻人能愉快地在网上敲键盘。
有人出上联“伊凡彼得斯大林”,
周有光脱口对“秦皇汉武毛泽东”的下联。
他因此在文革被骂为“反动学术权威”、“社会渣滓”...
他的所做所谓曾被认为并没有卵用,
他被别人嘲笑:“26个字母搞了3年,你们太笨了!”
“没有了用的”、“专家专家,专门在家”...
他前后用了33年开拓,创造出如今小学生都要学习的汉语拼音。从1955年提出方案构想,到1988年编写电脑用拼音,其中包含着他的信念和团队精神。

事实胜于雄辩!以上的话都是煞笔。
汉语拼音化,经历了几百年的探索。明朝的利玛窦来华传播天主教,编写《葡汉辞典》,首次使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两百年后,英国人威妥玛按照北京官话,创作更完整的“威氏拼音”。

威妥玛拼音是给歪果仁学习中文发明,中国人用起来水土不服。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快速普及识字,对文字的简化、注音又迫在眉睫了。
因此,如何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傻瓜都一学就会的注音呢?
就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
50年代“拼音方案委员会”成立,周有光被安排到里面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吴玉章、副主任胡愈之,委员全部都是专家。

周有光在上海读大学的时候,主修经济学。业余兴趣,研究过语言学,撰写过汉语注音的论文。
很意外地,他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邀请,半路出家,华丽转身,成为了优秀的语音学家。
严格来说,周有光不愿意称为“拼音之父”。
他知道汉语拼音是集体的成果,不是一个人拍板想出来的功劳。
所

以网上质疑他名不副实的人,可以歇歇了,这顶高帽人家还不愿意戴。
如果世界上存在真正的拼音之父,主任吴玉章或许更合适。
早在40年代,吴章玉在解放区就着手推行汉字的拉丁化。
在苏联老大哥的影响下,有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注音,但没有被采纳。
吴章玉极力推荐使用拉丁字母,深得毛主席的赞同:
“吴玉章同志的发言讲的很好。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
因为拉丁字母在西方历史影响更深远(毕竟是古罗马的字母),在世界上更流行。
好了,使用拉丁字母就此定下来。
接着周有光的团队,沿用26个拉丁字母,不再添加新字母,每个字母只有唯一一个读音。如果像英语字母还分为开音、闭音还叫人学不学了,对不?
但是一个字母对应一个音,就不够用。“唉、诶、喂”,拍腿大悟这不就是拼音该有的音节吗?于是专家们在国际音标的基础上,创造出“ai、ei”这样独特的拼音体系。
汉语自古讲究平、上、去、入。传统韵律不能丢啊!不然还能好好吟诗作对?怎么办!很好办,不就四个声吗?他们又发明- /∨ ﹨,来表示四个声调。

我们熟悉的汉语拼音方案,终于在1958年诞生了!!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a、o、e、i、u、ǖ...朗朗上口。
每个学生只要不是上课打瞌睡,都很快掌握了汉字的发音。
美中不足的是,汉语拼音的ǖ,没有对应的拉丁字母,只好用v代替。这个瑕疵,很多人都该知道吧。但是周有光说,目前大家使用的拼音方案,已经是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案了。
为什么呢?对比威妥玛拼音,汉语拼音的优势是显然易见的。
例如
1. 在威妥玛拼音,包和抛,分别写作pao、p`ao,汉语拼音写作bao、pao。
2.外国人分不清基、欺、斯,威妥玛拼音的j,q,zh,ch都写成ch..汉语拼音重新定义j、q、x的发音。
仅以上两点,就大大降低了重码率。
不然我们现在打字,输入字母后,选汉字都要斟酌半天了。

新中国之后的识字率蹭蹭蹭上升,到现在绝对的文盲已经是稀有品了。即使是读过小学的村妇,都会通过拼音,使用键盘打字,在自媒体上赚取养家费呢。
这都是周有光的一份功劳,但千万别以为他是完人,他可不是省油的灯。
他的嘴巴可厉害了,不少人骂他是喷子,但这阻挡不了他发表高见。
对于百家讲坛的国学热,他认为反映了民众回归“母亲文化”的需求,但文化要更新,那些玄谈虚说应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所谓国学严格来说是不存在的。
所谓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时代,他认为更完全是瞎扯,21世纪不是属于中国的!!引得不少国学爱好者不满。
他很真诚不讳,他吹牛逼,即使亲自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他也只会拿零分。其实一般人不需要把生僻的汉字记忆精确到一笔一划。言下之意,这个节目没啥用。

拼音创造困难重重,他却不放弃。文革家里被抄,研究稿件散失,他没有就此萎靡。
正式得益于他的嘴欠精神——做文化,就是要发挥自由之思想,竖立独立之人格”值得一提的是,周有光还是世界有档案记录的长寿老人里面,排名95!
长寿老人100强!可厉害了。
回过头看,汉语拼音的意义重大。
在今天,因为汉语拼音,中文彻底融入信息信息,也让汉语彻底走向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