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马行空想法哲思
"我试过了"—是自励励人还是自欺欺人?

"我试过了"—是自励励人还是自欺欺人?

作者: 静馨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17:57 被阅读8次

文/静馨


前不久看到柴静的一篇文章《起码我试过》,讲到电影《飞越疯人院》中主人公麦克·默菲,他是一个躲进精神病院以逃避惩罚的流浪汉,不服从精神病院的规章制度,想逃出精神病院去看世界棒球锦标赛,当他看到一个花岗岩的洗脸池,想用它砸碎窗户,其他人都不相信。麦克·默菲搓了搓手,使劲抱住那个台子,没搬起来;再一次用力,还是搬不动。他只好退下。突然,他大声叫起来:“去他妈的,起码我试过了!”

在文章的评论区大多都是说,生命重在尝试之类的,但有这么一句话这么讲,试了也白试,人贵有自知之明啊!这之后我没再看下去,沉思良久。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学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帮妈妈送粮食来到一条没有桥的河边,想趟过去,又不知道河水到底有多深,于是问在旁边吃草的牛伯伯河水有多深,牛伯伯回答说:“不深,才到我的小腿。”

正当小马准备过河时, 一只小松鼠警告小马说:“这河可深了,前几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掉到河里被冲走了”。

小马顿时没了注意,原路返回了家里,然后在妈妈的鼓励下小马亲自试探性的一步步趟过了河,它才明白了河水到底有多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别人说的都不怎么准确。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件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

试与不试,总是有个结果。试了也白试只能是单纯定睛在结果上,过程一跳而过,但这个结果是别人看重的,而过程才真正是自己心里的。

试与不试,前者在主动选择,后者在被动接受。而生活恰恰是不断在这两者之间选择。

要么你背着生活走,要么生活背着你走,但不管怎样,总得前行。


生活背着你走,自知之明当头 

生活背着你走,简单粗暴,不用思考是否另辟蹊径。对于这种谨小慎微的生活方式,是有着足够多的理论支撑的。

一边喊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萌生出“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边又劝导自己“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倒不如老婆孩子热炕头来得自在。

一边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边埋怨着当下的工作各种的不愉快,可又不曾给自己另外一种可能。

所以安于现状、故步自封也算是当代许多人认为明哲保身的一种方式。

一般不想尝试的人大都认为:很多事情不试也能知道自己办不到的。李白到黄鹤楼读了崔灏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掷笔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于是得出结论: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人对生活的态度不同,评判不得。“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给自己一副严肃庄重的盔甲,保护了自己的同时也限制了自己吧。


背着生活走,必要试着走

你背着生活走,就必然是试着走,主动权选择权就在自己的手中,你可以向东向西,也可以暂且休憩停留。但同时,生活的负重在所难免,愉悦心酸委屈统统都在背上的生活这个箩筐里。

试着走就没有了确定性,要么最终成功,要么最终失败。大多数最终声名显赫的人都是敢于尝试的人,最重要的是敢于与命运与自己叫板的人,坚持不懈,死磕到底,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最终柳暗花明又一村。

试成功了是最好的,在任何人不看好的情况下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摘得桂冠,苦尽甘来。

但最终摘的桂冠的也是寥寥数人,绝大多数人成了整个竞技场上的配角。但对他人来说过程中都各自经历了什么不重要,也不需要关心。

于是那些半途而废的,或者说失败了的,都难免受到苛责奚落“看吧看吧,我就说他不行,还非要去做”,“人贵有自知之明啊,自作自受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云云,这些个要是提前有所预料,听到也不觉沉重不堪。若始料不及,就痛苦了去了。

曾经独自一个人在大上海闯荡,白天学习回来坐车到住的地方已近十一点,下了公交车后偏偏迷了路,自己一个路痴到晚上更晕晕乎乎。当时手机没了电,充电宝也没了电,已是半夜十分,所处地带又是郊区,路上行人寥寥无几,想去探路又怕遇到坏人,想去借手机通过地图看看该往哪个方向走,又怕别人想我是骗子。这样一个人郁郁又怯怯地走在路上,走了很久之后路灯开始熄灭,一时慌了神,有种世界都弃我而去的感觉,好在最终平安到住所,然后彻夜未眠。

走到今天没走个明白,回过头去看,很多忠告的话确都是金玉良言,但这不是要说明自己的愚蠢,也不是说明个对错。之所以没走出个结果也要写下来,大抵认为写作就是把自己剖开了,给自己也给他人看到生命中的不尽如人意。

但自始至终都不曾后悔,每一次尝试都不是徒然的,至少在整个过程中亲身经历了很多,亲眼目睹了很多,看清了很多,看淡了很多。

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我知,你不知

回到题目本身,“我试过了”究竟是自励励人还是自欺欺人?,这句话本来就是向外的,是外人给的评价。就好像我吃一个苹果,我说是甜的,你看我眉头稍稍一皱就斩钉截铁断定是酸的,我试的过程和我品尝的过程只有我知而你不知,既然不知又哪来的评判,评判也是枉然。

尝试的过程中要品尝的滋味多了去了。彼之砒霜,我之蜜糖,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认知和感受,就像莎士比亚最经典的一句名言说得那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前人走的路未必就是一定适合你的,毕竟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性格和认知是不一样的。

在我们和父母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他们总是会说出那一句至理名言:“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要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长。”的确,父母的人生经验有我们值得参考借鉴的部分,但还有些并不适合今天的这个时代,也同样不适合我们每一个人。

一言以蔽之,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有的只是基于自己自身而产生的认知和感受。

村上春树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艰难的社会里啊!也许我们会抱起胳膊,搔着脑壳。然而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我们居住的世界。我们只能在这里生存下去。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既然存在于这个艰难的社会当中,就要不辜负了生命。即便是在这个社会里继续苟且活着,也要尝试着在黑暗里摸爬滚打,寻找一丝丝光亮。毕竟生活的主体是自己。

只有勇往直前不停歇的往前走,前方的路才会不断地延展有奔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试过了"—是自励励人还是自欺欺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fp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