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圆善
——永远的梵高哥哥3月30日,是我此生结下不解之缘深爱的男子梵高先生的生日,一百二十多年前的他像个旷世传说成为传奇,众人皆知,又与众人无关。而我,默然独爱,灵魂深处的知音、伴侣。喜欢亲切唤他温森特,像一位爱人于耳边呢喃,像一位老友轻声细语。想给他写诗,无奈我的笔,如何去描述那深刻的孤独与骄傲的热情,一切诗句,于我,定写不出那刻骨的深恋。
真想远渡重洋,去看你们兄弟俩,虽然只是一座冰冷的连体坟墓。去阿尔看你住过的黄房子,背着画具走过的绿色果园、村道,画过的椅子、田野、桥梁、星月,去你画中的咖啡馆小坐,去阿姆斯特丹你侄子小温森特好不容易给您申建的个人美术馆看您。时过境迁,您看到了吗?
借海子的诗和整理以前写的一篇读后感,纪念您,怀念您,爱您!
《阿尔的太阳——给我的瘦哥哥》—海子
“一切我所向着的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不信仰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
没有月亮
面包甚至都不够
朋友更少
只有一群苦痛的孩子,吞噬着一切
瘦哥哥凡.高,凡.高啊
从地下强劲喷出的
火山一样不计后果的
是丝杉和麦田
还是你自己
喷出多余的活命的时间
其实,你的一只眼睛就可以照亮世界
但你还要使用第三只眼,阿尔的太阳
把星空烧成粗糙的河流
把土地烧得旋转
举起黄色的痉挛的手,向日葵
邀请一切火中取栗的人
不要再画基督的橄榄园
要画就画橄榄收获
画强暴的一团火
代替天上的老爷子
洗净生命
红头发的哥哥,喝完苦艾酒
你就开始点这把火吧
烧吧
1984.4
周末午后,前往书店,只为新增几本精美画册,以导入些许时下绘画现状的新能量,岂料,经过一番盘点,美术专区终不能带走合我心意的一集,于是空手失望下到一楼来到文学区域,脚步缓缓穿梭于成排书架,停留于名人传记柜前翻阅起来,漫不经心的目光落到了封面插图灿烂而本能透露晦涩的《渴望生活—梵高传》。身为学习美术、教育美术的我也许可以撇开对这个伟大人物的泛泛了解,应该更有必要比较完整地去探视他疯狂内心的原动力和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这样,也许重读他的画作,便不再只肤浅地停留于笔触与色彩构成的表面,而是深入画面背后残酷的现实夹杂巨大的想象空间。于是毫不犹豫取下一本抱在怀中。
十天,将仅有的业余时间执意分享到一部分用来阅读《梵高传》,由美国作家斯通先生1934年26岁时撰著又由常涛先生1982年译成的中文版,32开本,419千字,525页。
未阅读前,我与大多数人一样只知梵高是举世闻名的荷兰画家,代表作有《向日葵》、《星夜》等,患精神疾病,曾割下自己的右耳赠送给某位妓女,生平只卖出去一幅画,最后的结局是饮弹自尽,而他唯一的挚友弟弟提奥也在他去世后的六个月因悲痛欲绝与世长辞。具体的来龙去脉,我从没有想要去了解的念头。比如他的出身,他是如何陷入疯狂作画的境地,他与提奥是怎样的亲密关系,他出色的作品为什么当时的审美观无法接受,这个令艺术届惊愕人物的爱情史又是怎样的纷繁复杂?
在我品读的印象中,温森特.梵高是西方人心中万能的上帝,是像我这样的中国人心中仁慈的菩萨。他放弃在古比尔公司画廊出售他人画作的稳定收入,进入传道学校刻苦钻研后前往贫苦至极的博里纳日决心做一名救苦救难的福音传教士,温森特为解除他们生活的贫困和心里的无奈,尽自己最大努力贴近他们生活,走进他们心灵,以改头换面的“煤黑子”形象成为矿工们唯一可信赖的人。这群世代以挖煤为生的村民忍受整日不见天日十三个小时才赚取勉强糊口的五十个分币,他们怎经得起生命的愚弄。
一次巨大的矿难,没有人更没有能力管。温森特不再给他们传道了,他倾尽自己所有忙碌给他们送去安慰,连同失去这份薪水。只有他这个笨蛋才愿意全力以赴趟这趟浑水,不是菩萨又是谁?普通人都贪生怕死,情愿撑死自己饿死他人,谁愿意去往那穷乡僻壤幻想生根发芽开天辟地。小瓦姆村民没有哪位未接受过温森特的热心帮助,然仅此个人力量他根本没有一点办法替死难的矿工伸冤甚至改变这个村庄的命运,包括自己的前途。从此他把《圣经》扔在了一旁,对上帝失去了信心。
也就在此时,他开始了频繁性饥肠辘辘的折磨,唯一可做的事只想到学习素描,当弟弟提奥来接他时,看到因多日未进食而病倒的哥哥脸没洗,头没梳,粗硬的红胡子长满了脸和脖子,躺在一张肮脏的光秃秃的床垫,身上盖一条旧毯子,墙壁和地板都是粗糙的木板钉成,室内仅有的家具是一张歪歪斜斜的桌子和一把椅子。
那年,他27岁,开始学画,从此未改变理想,直至生命尽头。
有些人为爱而生,有些人为教育而生,有些人为金钱而生,见过为艺术而生的人,从未见过梵高式单纯为艺术而生乃至而亡的人。作者不禁感叹:“他为了什么目的呢?为了卖画?当然不是!他知道没人愿意买他的画。成功的愿望已经离开了温森特。他作画是因为他不得不画,因为作画可以使他精神上免受太多的痛苦,因为作画使他内心感到轻松。他可以没有妻子、家庭和子女,他可以没有爱情、友谊和健康,他可以没有可靠而舒适的物质生活,他甚至可以没有上帝,但是,他不能没有这种比他自身更伟大的东西——创造的力量和才能,那才是他的生命”。
人们认为温森特疯了,并且不明白是因为疯了才画画,还是因为画画才疯了。而我觉得,温森特在阿尔阳光下的作画状态不仅仅因为病了,更成为一种完全超越自我且无人能及的境界,他似乎把几个世纪的生命都已赌进短短十年且全部耗尽,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像火山般为之疯狂的喷涌,作品便是他生命的产物与延续。
他并不冷漠,并且善解人意,像孩子般天真、率直;他有爱,爱得如火如荼,真真切切;他也有友谊,并且天长地久,不夹杂任何虚情假意,矫揉造作。
残酷的现实社会与当下历史的发展绝对容不下这样一个靠弟弟吃饭被视作为游手好闲的坏人。即便是当今社会,也绝不会有哪对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推向一个身无分文整日在田间作画的痞子。
温森特也向往有份崇高的职业,稳定的收入,以及可爱的妻子儿女。就像他绅士般的弟弟提奥那样,他是多么爱提奥一家,他多么向往能买出自己的作品,以减轻弟弟的负担,甚至自给自足。当听说提奥积劳成疾,听说以他为名的小婴儿他的小侄子生病了,远在他方的温森特突然无心作画,坐立不安,甚至整个天都快塌下来,唯有连夜坐上前往巴黎的火车见到他们一家才能心安。
温森特自言自语:“让德.鲍克留着他的魅力和金钱吧!我愿选择真实和艰难,走这样的道路,人是不会腐朽的。”他绝对不会像有些画家为收入金钱画出拙劣毫无个性的作品,赞美他的真实,真实的艺术路让温森特屡遭白眼,提奥每月准时寄来的150法郎温森特在付完廉价的房租后时常在买昂贵的油画颜料和充饥的黑面包咖啡间选择,选择真实便是选择饥饿与痛苦。他证实了韦森布鲁赫的哲学“我从来不想压抑痛苦,因为正是痛苦往往才能使艺术家最有力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所以当温森特发着高烧连续三天拼命作画以忘却饥饿的存在感来到他的画室试图借上25个法郎都未能成功。温森特真像个饿死鬼坚强地活着,不是食物在支撑他的身体,而是精神食粮支配他狂热的情绪。
回首最初,温森特在博里纳日首次有了当一名画家的念头,他买了炭笔和纸张,开始对着田间地头的农民,矿工的家庭不断画素描,没有钱请老师,最多让提奥寄几本素描画册,他反复临摹,用自己的眼光觉悟。于是有了自己的第一间画室。以及后来东奔西走的七八间画室,从素描到逐渐运用水彩与油彩,从观赏临摹他人作品到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定型,均离不开提奥的引导与支持。
阿尔的阳光威力无比,他喜欢这强大的光芒,炙烤他不带帽的头顶,燃烧他灿烂的调色板,温森特兴奋异常,只专注画板,无视所有的绝望、饥饿与悲情,他一个人背着画架不言不语,早出晚归,金黄的土地,紫色的梨花树干,粉色的桃花,蓝紫色的天空,红褐色的原野,向他吞噬而来,他以一天两张大型油画的速度向着画不尽的大自然痴情而机械地创作。勇猛的阳光晒伤了他的皮肤,更晒伤了他的精神,他用剃须刀在梳妆镜前若无其事地割下自己的右耳,献给可爱的拉舍尔。他觉得所有人连小孩子都在讥笑他排斥他,唯有拉舍尔不嫌弃他。
“你是个非常神经质的人,温森特,”雷伊大夫曾经告诉他,“你从来没有正常过。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一个艺术家是正常的,如果是正常的,他就准不是个艺术家。正常的人创作不出艺术来。他们吃、睡,保持着一定的地位,然后死去。你对生活和自然过于敏感,所以你能为我们其余的人作出解释。但是如果你不小心,恰恰是这种神经过敏会导致你的毁灭。每个艺术家早晚得在这种过度敏感的压力下垮掉。”
即便在提奥的精心安排下进入圣雷米精神病医院或奥维尔休养,温森特骨子中透露的善良与乐于助人的天性依然体现得淋漓尽致,包括对绘画的执着。即便了知自己三个月发作一次的病情,温森特还是逃不过发作时对自己的伤害,他站在山坡上,望着金色的田野,一群黑色的乌鸦扑翅而来,他用一把左轮手枪压在自己的腹部,扣动扳机。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亲爱的温森特。37岁,鲜活的生命瞬间成为过往。
温森特走后,提奥崩溃了,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把他送往疗养院,六个月后,几乎在温森特去世的同一个日子,提奥也走了。最后葬在哥哥的墓旁。因为乔安娜明白他们死时也不分离。
提奥是梵高家族中非常有出息的孩子,是古比尔公司画廊出色的画商,正好与温森特形成巨大对比,但提奥向来是非常有眼光的画商,他明白哥哥的作品终有一日会如那些他背着画廊默默支持的印象派实力画家一样熠熠生辉。只是他们无缘有生之年。
我泪崩。强大的力量促使我静心读完《渴望生活》,便又形成另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我及时记录读后感。温森特如中国的三毛,什么路都走过了,什么苦都经历了,唯独黄泉路上没有走过。而亲爱的提奥,不应该是这样的结局。
我走在风中,消化这本书疯狂的一生,忽然猜疑提奥的前身会是谁?一定是温森特的母亲或妻子。这个世上,只有提奥一直在支持赞成默许温森特的所有选择,只有提奥愿意承担温森特十年艺术道路上所有的费用,当温森特病倒时、困惑时、患病时、割耳时、死亡时,唯有提奥会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准时出现。若说温森特像菩萨,提奥更是那慈悲的度母。
文字敲敲打打,哭哭啼啼,几个半天,算是一吐为快。好似还原了温森特.梵高渴望的一生,其实并非我初衷。我想把某些侧面获得的一些感悟运用到自己的现状。他的激情唤醒我审美的眼界,于我眼中,本来处于欣赏角度的一截树枝生发出了提笔欲望,我似乎看到无尽的色彩,孩子们的裙角、远方的小屋、入秋的大树、滚落的石块均可以成为我创作的源泉,画面无处不在,我不想压抑沉默表情下心底的千呼万唤。温森特不是天才,而是勤奋与执着,苦难与经历,感动与甜蜜的果实。他也如我们一样从最初的素描开始,而我们还有着所谓系统的学习、丰厚的物质生活、稳定的收入等等,也许正是这些优越的物质条件改造出我们现在不温不火不前不进不好不坏的心态与作品。
我深深明白,作品从孤独中来。绘画也好、文学也罢。又往孤独中去,艺术生来是属于非常自我的东西。有人赞同有人反驳,你的心却应该了了分明如如不动,心的状态应该是不增不减不爱不恨。
呷一口咖啡,苦中微甜,甜中伴苦。想起了很多很多。还是继续阅读、绘画、书写、沉默、领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