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2)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2)

作者: 伊人微语 | 来源:发表于2023-11-26 23:09 被阅读0次

      思考二:如何组建小组?

      这个问题,在二十年前的上一次课程改革的时候就曾有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提法,我对这种组建小组的方式基本上持赞成态度,首先,组内成员之间应该有学业水平上的不同层次,有性格特点上的不同,这样有利于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彼此促进;其次,所有小组的成员构成应该遵循基本一致的搭配标准,这样不同小组的各方面能力水平相当,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促进所有小组共同进步。

      但是仅有这样一种方式,我以为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这样的小组内,往往那些思维敏捷、善于表达、性格开朗、积极主动、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容易抢得话语权,占得先机,而稍微内敛、不善言辞的学生往往容易向后退缩,将参与交流、讨论的机会拱手让人,虽然可以利用一定的合作机制尽量公正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合作,但毕竟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很可能因为某一个成员一迟疑、思考时间长一点就影响了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效。

      所以,我认为,有的时候不妨也用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全班学生按抽签或学号随机分组,这样分组的好处是小组成员的情况各不相同,必须互相了解各自的特点,然后结合各自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求得最佳的合作效果,这也是最真实的合作能力的锻炼。即使出现了组内成员同质的情况,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如何去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如果是组内所有成员都比较内敛,各方面相对稍微落后,教师不妨就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对这样的小组进行点拨、鼓励、帮助,对他们进行思维的引导,交流的推动,合作的指导,帮助他们慢慢获得表达的信心,交流的技巧,合作的意识。

      两种分组方式各有好处,最好的做法是每一种方式用一段时间,互为补充,取长补短,这样,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同时又都能互相学习,共同促进。

      思考三: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小组内的成员就应该各有分工,一般来说每个小组成员以四到六个人为宜,无论是分角色表演练习还是小组交流或讨论,或者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有三个角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是统筹协调的角色,也就是小组长,负责整个合作学习的组织协调,兼任主持人。另一个角色是记录员,他既可以记录小组成员交流分享的内容或观点,也可以记录小组成员各自的表现或任务完成情况,便于汇报、评价。第三个角色是汇报员,他负责根据记录员的记录,将全体组员的合作学习情况整理成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语言向全班进行汇报。其他成员则按合作项目的不同再进行分工。

      为了使全体组员都能得到锻炼,小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最好能够轮流担任,便于所有成员明确他们的职责,同时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获取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当然,这几个角色也可以固定一段时间再轮换,至于多长时间轮换,可以由小组成员协调决定。

      这样的小组组建有原则,合作学习有内容,有方向,成员分工清晰明确,学习起来一定会收效明显,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kz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