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日更快1000天的时候,我也慢慢找到了我写作的大方向:继续练习系列文和情感故事阿文。
每天的码字日常基本就是推进系列文一个章节,再写一篇情感故事,然后写点碎碎念或者小感悟之类的,七七八八每天都有几千文字新鲜出炉。
当时我推进系列文的能力只能一天推进一章,早就成为了习惯。
我在手的《逆袭》推进到50章的时候,身边发生的事情,我很想用文字记录下来,而且事情还在发展着,肯定一篇故事文不能记录完整,于是我就想用系列文书写,并且名字也定下来了,自我感觉《拯救》比较合适。整个故事情节就是让一个年轻人走出心魔,恢复体质。
当时我也犯了难:
同时书写两个系列文可能有点困难,毕竟我的能力一天只能推进一篇故事情节;
《逆袭》有文友知更,必须保证每天一篇;
《拯救》里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恐怕以后再写就不是那个味了。
经过深思熟虑我做了决定——同时更新两个系列剧!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也是挖掘潜力的好机会。
刚开始有点不适应,我早已习惯上午写文,发布,然后到小主文学群去打卡,后来写的文字都私密,藏在温暖的小黑屋里。
想到就做是我的性格,我租不喜欢拖泥带水,说话、做事一样,写作也不能例外。
第一天晚上写了序言,第二天晚上就顺利写下了第一章,丝毫没有违和感。
昨天上午在约定的时间里,我完成了《逆袭》的第64章,故事文《10万元“流浪”记》有点长,3400字,两篇文章就5700字了,这是我平时的写作量了。
晚上的时候,本来想干点别的,可是《拯救》要推进的章节绕得我心烦意乱,不吐不快。于是我又打开电脑“啪啪啪”开始敲击键盘,没有多久,一个章节就完成了,大约2300字,这是刻意练习的一个方面——系列文章节不得少于2000字。
写完这一篇,没有感觉疲惫,甚至还有点小兴奋,小成就呢!
犒劳自己的方式就是去打几把游戏,这是我解压的有效方式。
自从开始写作,我的生活反生了一些变化:
以前看书喜欢摘抄,现在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立马形成文字,笔记本也节省了一大摞了。
习惯记录、总结,每天码字的情况都用写手账的形式记录下来,日记录,月总结。
写作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收集在文集《写作是心灵的修行》里。为方便查阅,我还特意给这个文集开通了连载,这个文集真实记录了我这1000天写作的心路历程。
阅读由喜欢什么看什么过度到选择性阅读,需要什么读什么。最近喜欢看点长篇小说和人文历史方面的书记。比如看《知青》缘于我写的《上海知青在兵团》卡壳的缘故;我的历史学得一塌糊涂,对那方面的书籍也不感兴趣,可是最近缺耐着性子读《明朝那些事》,因为需要而不是喜欢才去阅读的。
码字这么长时间,该参加的学习班都参加了,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也读了不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理论有了,不写就是假把式。
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多读多看别人的文字,好的方面借鉴过来为我所用,不足的地方,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
等练习到自己有独立的写作风格的时候,就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静静的耕耘吧!
我始终相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我写相信自己的文字早晚就被看见;我还奢望我的文字能给我换来旅居的盘缠呢。
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保持继续书写的热情,还要笔耕不辍!
只要老天让我身体保持健康,写作的热情不会改变,笔耕不辍我也能做到。
最近我在某乎上关注了一个叫@小尘的作者,每篇发布一篇1万字左右的故事文。能有这样的书写能力,恐怕在其它领域也不会太差吧!佩服的同时,还能耐心阅读她的故事文。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而且内心还有个“小”,有许多潜力,一旦我们摈弃懒惰,榨出内心的那个小,慢慢挖掘潜力,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