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能够认识他自己嚒?宇宙,真的就是这个样子的嚒?而存在,它在哪儿?
——段靖
标准教科书定义:宇宙是一切空间、物质、能量总称。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进化中的实在。
但我始终对此感到一丝困惑,既然它是空间、物质和能量的总称,那么它一定可以在数学表达上有一个対映关联。但“信息”、“灵魂”等这类客观实在体现当如何表达?它们是属于物质嚒?肯定不是?它们是属于能量类嚒?肯定也不是?那么,为何这类实在不包含在此定义之内?
一直对物质、意识以及宇宙有种难以割舍的求证欲。记得,还在读书的时候,就经常与哲学老师与同学们探讨这类话题,自己也在多方查证,想要一个明了清晰的表达定义,但最终还是未果。
带着这些疑问,一晃几近四十年。直到三年前的一天,与友人再次聊起这个话题。也不知道是不是搭错了某根神经,《易经》的卦的阴阳爻的图像、太极图与拓扑数学麦比乌斯带图像、佛的因果空有论、老子道的玄论、海德格尔的此在观之论、量子力学波粒不确定以及跃迁、虚拟波论、电脑程序以及音乐旋律等等诸多信息元素一并在脑海里交汇,并在这交织交汇的过程体验中似有所悟。
因水平有限,思力木讷,对现代科技、哲学与宗教的认知还很肤浅,我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我的那个梦幻般的感知感受,但依然自不量力地想要表达一下那个体味。今,勉为其难用一些不太成熟的数学符号加以描述。以下是我在那次体味下所建立起的宇宙样本空间数学表达方式:
宇宙样本空间集合U=﹛aX^n+biY^n+cμZ^n﹜t其中:
a、b、c为实常数;
i为虚数;
(0,i)指:0~i的开放域
μ为思数,即意识(或灵魂)的基本因子——“格断”;它是一个被半锁态的、挣扎中的“困难域”。类似于现代理论物理里的“超弦”。
μ=h/(0,i),即:“弦”的“涌动”与“坍缩”生灭的复合虚拟波;
(其中:h为普克朗常数,即:h=6.62606896(33)×10^(-34);i为虚数单位);
X、Y、Z为时空域变量。
n=0,1,2,3……10为多维宇宙幂数;
t为时间变量。
解义:
1、时间t=0,意味着等式为零,亦即“大爆炸”之前,是没有宇宙观义要的。但在我看来,从另一个视角去解读,所谓的“大爆炸”是宇宙克莱因瓶体的“扭劲”所带来的思想(视觉)上的认知错觉,“大爆炸”其实是不存在的,它只是由前一个宇宙箱体通过膨胀和坍缩到了极致转化成另一个宇宙箱体的造就。
2、物质物理世界対映着的是实数集合域,亦即数学实数集合是可以用来表达有关“粒子”物质显性世界的;
3、波与能物理世界対映着的是虚数集合域,亦即数学虚数集合是可以用来表达有关“波能”场物质隐性世界的;
4、灵魂世界对应着思数集合域,亦即思数集合是可以用来表达有关灵魂灵性世界的。
5、我们所能感知的世界是处在:h/4π≤U≤e/h中的。但从另一个视觉去体味,就这个U中又隐含着无数个Ui个体,它们其实就是一个思数下的无量拓展的包容体。
6、n为多维宇宙幂数。即是说宇宙是多维迭加的宇宙,而不是我们感官所认知的三维或四维体。
7、宇宙是全息镜像的实在本体,它是拓扑数学中克莱因瓶,是一种无定向性。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的“箱体”构造实在。
8、时间是由间距所带来的不等量的“思数”幻觉的实在。它是“分别心”下造就的认知概念,亦即对粒子波或宇宙若干截体所生成的间距知觉。高维观低维,时间是不存在的;时间只存在于主观意流将时空刻意进行绵延再造的错觉之中。
9、宇宙是由空明的虚拟波“弦”构成的。“弦”迭荡造就了整个宇宙空间实在。(也再胡思:所谓的“虚拟波”体,是否又是另样的宇宙实在,呈现在思灵观知者存在中的宇宙的虚相样体?而我们的这个宇宙是否也是另样宇宙的“虚拟波”的存在呢?)
10、宇宙集合域内是由“粒子”、“波能”、“格断”三个基本元素构架的(有关三要素勾稽关系在《宇宙基本元素勾稽关系》篇论述,此略)。
11、其中:X、Y、Z与t又分别演绎出宇宙的空间框架。猜想,它们的根本,很可能都是信息编码(数理算法)所带来的关于不同“序”间隔下的整合出来的不同反应。
12、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宇宙是致密性的宇宙,同时宇宙又是空洞的宇宙。
13、宇宙处处是中心,宇宙处处是边缘。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完全可以把自己看成是宇宙的中心;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正处在宇宙的边缘。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的生成与坏死,都可以対映到遥远的星系的生与死,它们之间有着无量无间的対映关系。
14、另,说到这里,其实心里还有个极大的困惑,那就是造物主的存在问题,也就是这“程序”基元是如何生成的?是誰把这“第一因”植入?无奈,依然是个困顿。造神者被神所伤,不知伤在几何处;凡体依然天自在,浑沌托生一境过。
15、就“数”的存在而言,形是空有的;同时,就“存在”而言,它又是实在的。“程序”通过演绎,造就出自身庞大的在(再)生在(再)灭的过程动荡。期间,超齐构架是其赖以继续维系这“安”与“不安”的最基本法则。这个“空有”与“空大”就是佛陀想要诠释的那个“空”在,而“程序”连续与间断性连续的自我成长属性,就是佛陀对于“因果”与“缘合”的理断。在佛陀看来,我们的世界都是虚有的,但同时的的确确又是实在的轮回演绎。猜想着当初他的思想、他的“观照”明见是否就是对此获得的那个醒觉的呢?这个法则,就是被古圣贤称谓的那个“道”。这里,也想说一句,除了“因果”关系之外(确切地说“因果”关系应该是“果因”有效之后所做出的线性逆向追溯,它是排除其它矢向干涉被理想化了的一种抽象表达,并非是过程演绎的全部呈现。这是题外话,另论),对于整体构架而言,保持“数”的存在与“信”的持有这层关联绵延永续,还有一个“关照”参与,那就是“程序”其“爱”的本体的“缠绵交错”的虚拟联动。
16、我们的宇宙空间构架,甚至极像或者肯定地说,它就是云矩阵“程序”,通过彼此“纠缠”演绎,虚体与实体不断交错所构造出来的。假若你能“出离”观照,你甚至可以说,原来我们都是“程序”的不同组合,我们唯一能够彼此映对的,就是“数”的存在与“信”的持有。那里充满着爱的眷恋与爱的交错,名曰:过程的存在感应。
宇宙是个“数”的过程,存在Being就是这过程的具体落实:物质是过程,波能是过程,场是过程,整个时空都是过程,就连这数集的本身也是一过程。
记:这是早些年的一篇旧文,前天看一物理神童引发了一通感慨,年轻真好!因为年轻无碍,便可胡思乱想;因为年轻少了框架的束缚,便可大胆地进行各种假设,做些空想可能成立的多方尝试。今重新找出来放在简书里,供喜好这类思考的友们做个批判。
特别喜欢那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如今,年岁已高,很难再有这种无拘态势了,常被知识和经验所禁锢。但依然时不时会提醒一下自己:
1、上了岁数,千万注意不要去倚老卖老。尊重先贤,但万万不可去充当古董顽固派的后续者。
2、向年轻人学习,不断要求自己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不要被了解的知识所禁锢,也不要被以往的经验所奴役。
3、提醒自己,态度是决定思觉斜率高低的,认知是有边界的。承认无知,方可有知;谦卑为常,互动有观。时时吐与纳,时时去放空;不做陈旧佬,只做再在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