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娱乐至死?
1984年乔治•奥威尔关于1984年的预言没有变为现实,忧虑过后的美国人唱起了颂扬自己的赞歌,然而在奥威尔可怕的预言外还有另一个版本,奥尔德斯•赫胥黎的担心,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媒介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形式和桥梁,不同的历史时期下人类交流的媒介随之发生着改变,从简单的语言到文字,印刷术,电报 、电视每一种媒介都伴随着人类的技术发展而向前发展,我们认为技术的进步,媒介的改变为公众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事实却是每一种媒介都具有其本身的利弊性。本书中波兹曼认为:一种重要的新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而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时,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当“阐释时代”逐渐逝去新的“娱乐业时代”开始显现。
“娱乐业时代”时代下无聊变得有意义,语无伦次变得合情合理,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政治、宗教、教育等本该严肃的事情都在向娱乐转化,人们很自热的适应这种转变,沉浸在这种转变当中将娱乐化看成一种自然,娱乐业和非娱乐业的界限越来越难以划分,文化话语的性质发生着转变。在这个一切娱乐化的形式下公众被娱乐的麻木不仁,将严肃与公正随意化和表面化。
“我们知道监狱的大门即将关上的时候要奋力反抗,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听到痛苦的哭声呢?谁会拿起武器去反对娱乐?当严肃的话语变成玩笑,我们该向谁抱怨,该用什么语气抱怨?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今天各类的电子网络媒介下我们处于比电视媒介更为广泛无界的网络化时代,信息的碎片化技术的传播广度,让一切娱乐化转变更为方便,接受也更为迅速。我们以为我们在学习在将知识装入大脑,然而事实却是我们中的大部分真正所获得的有用而真实的信息并没有我们所期待的那么多。
在一切皆娱乐的时代更重要的是保持自身的清醒,认识到我们处于这样的一个事实现状下,明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去掌控媒介而不是被媒介本身的弊性所迷惑。很喜欢书中的最后的一句话“人们感到痛苦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思考”。最为可悲的是沉浸在假象乐土中的自我麻痹,或许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会有其他的新媒介代替现有媒介成为主流,那时不知道又会有什么隐藏的未知在等待着我们,但不因未知而却步,以时刻的理性看未来才是我们对待新事物的态度。
愿不因热爱而毁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