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重大机遇降临时

当重大机遇降临时

作者: 柳岸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0-02-19 16:45 被阅读0次

《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领导行为的一个谱系:从领导者大权独揽,到下属有着较多的权力。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不过,在这篇论文发表的时候,领导者大权独揽非常常见,而在今天,更多组织内的领导模式是:被领导者已经得到了更多的权力。

1.“硬权力领导”模式

所****谓 “ 硬权力领导 ” 模式,它的核心逻辑就是:****权力几乎完全保有在领导者手里,而下属只有听命的义务。这种架构,是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分销时代的典型产物,简单地说,就是高度的集权,然后对下属分派任务,强调下属要具有“执行力”。

硬权力领导模式,目前在中国企业中还比较多见,原因有两个:

(1)这是由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中国企业的核心文化还是制造文化,而“硬权力领导”模式恰恰是基于制造业的管理文化,是伴随着20世纪美国制造业发展过程而逐渐形成的,中国目前还没有走完这个阶段。

(2)中国企业的文化中,还受到很强的军人文化和机关文化的影响。

2.陈立宜的乾纲独断

你试着在头脑中想象一个图形:一个田字格,就是一个大大的“口”字,里边填满了四个小小的“口”字,四个小小的“口”字之间没有任何缝隙。如果一个上级管理这个大口,而四个下属分别管理一个小口,彼此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责任完全分得清。这时,硬权力领导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如果不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口”字,而是改成一个大圆,里边画四个小圆,又会怎么样呢?这就是“硬权力领导”的一个天然命门。因为在大圆里边,很多空间不在小圆里边,属于一种 “ 灰色地带 ” ,也就是管理上的盲区。这些盲区如果没人负责,就会大大降低整体的效率。可谁来负责这些盲区呢?

陈立宜认为,如果大家在抢时间的情况下去讲公平,效率一定会大大下降,也就是说,这些盲区没人去补位。唯一的办法,就是团队一起上,而且领导者要讲究强权。陈立宜后来回忆,谁在开会的时候谈公平,他就拍着桌子骂人,甚至让讲公平的人罚站。甚至厂长跑过来讲,他也开骂。他就是要好,要快,要效果,盲区要大家来补。

陈立宜于2014年离开了华星光电,他自嘲地说:“有人肯定会觉得以后再也不用接受我的压力了,因为在华星光电,同事们私底下都叫他‘重型机车’。”可见他的管理风格。不过,陈立宜虽然因为“硬权力领导”遭受了很多非议,但是,华星光电和竞争对手只相差一周,就先后拿出了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这一周的时间太重要了,因为它直接影响了市场竞争上的卡位。一般来说,液晶平板的量产标准是一年,华星只用了半年,而且良品率超过了80%。

3.如何让下属服气

华星光电和陈立宜聪明的地方,还在于他们在2012年,工厂刚刚投产没多久的时候,专门生产出了全世界最大的110寸的液晶平板,用飞机运到北京,安装在人民大会堂前,也安装在它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大本营所在地。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陈立宜说要争一口气。

这一条,我请你格外注意。当你用硬权力进行领导的时候,让下属服气的很重要一个方式:

(1)让他们觉得正在和你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2)要让他们不断看到胜利的果实。

共产党打江山有一位大功臣,是粟裕大将,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他的回忆录有这样一段话,我和你分享。他说,“这一段战事进展不算顺利,同志们产生了一些埋怨和怀疑的情绪,虽然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思想认识有所提高,但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打胜仗 ”。我和你讲,军队就是硬权力领导的,鼓舞士气是靠打胜仗,如果打了一次败仗,为什么有时候要重罚指挥官?就是打败仗会极大地挫伤部队的锐气。相反,如果打了一次胜仗,中间过程中拍桌子骂娘,那都不算是事儿了。

我稍稍做一点理论拔高,这段话,你如果不理解没关系,不影响整个效果。我自己是奥地利学派的信徒,奥地利学派对于企业家精神有非常独特的理解,它更多地是用一种试错的心态来看待企业的发展。很多时候,往极端了说,做企业,有点像赌博。虽然包括德鲁克在内的人都在说,企业家是最知道控制风险的,他们最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我坦率地和你分享,我的观念是半信半疑。有时候企业家做事情,就是靠着一股“血气”。血气,是凯恩斯的话,英文叫“animal spirit”。

我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也告诉我,有的时候你还真别小看了那些没读过几本书的企业家,他们真有企业家精神。比如几次经济大调控和大风波的时候,整个经理团队都觉得应该收缩,就只有老板决定要往前冲。我们大家私底下开玩笑说,“无知者无畏”。可是谁也没想到,一年以后再开会的时候,这事生生就让这个没读过书的老板给做成了。所以,在很多时候,我是尊重“硬权力领导”模式的。

4.“硬权力领导”的适用范围

不过,我也坚信:硬权力领导模式虽然在很多时候有效,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我觉得,这种领导模式在今天主要适用于:组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机会稍纵即逝,没有时间去顾及局部利益和一城一地的得失,它就是需要一个当家人拍脑袋决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组织的外部竞争环境特别复杂,也可能是组织内部处于激烈的转型过程中,这时候没有办法去兼顾各种关系、各种利益之间的平衡。所以企业家一般都采用硬权力领导模式。也就是说在这些时候硬权力领导模式,它是有存在价值的。

当然,采用硬权力的领导模式,也不是不要软性的影响力建设。我觉得以下几点也许对你有启发意义,和你分享:

(1)为了能够让硬权力领导模式发挥效力,领导者必须要身先士卒,平时要养成好的示范作用、榜样作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你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就说以前我们提过的王永庆,他平时要求别人很严格,很多管理人员为了回答他的问题,为了突击,每周工作的时间在70个小时之上,可是王永庆自己每周工作的时间在100个小时以上。

(2)骂街不要紧,你要让我看到胜利果实,让我能够分享胜利果实。在华星光电那个案例里,之所以陈立宜能够骂人、让人罚站,人家也没有走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猜是高报酬。我有个学生跟我说,你给我两倍的工资,你天天骂我,就当是我多领一倍挨骂的钱了。当然,这是玩笑话,可这里也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你看那些整天加班的公司,强调以奋斗者为本的公司,哪个不是公司成长快,个人分钱多的公司。

(3)在硬权力领导模式下,一定要有一批最具有忠诚度的骨干。

(4)领导人在决策前,也还是要注意充分沟通,征求大家的意见,统一思想的铺垫工作不能少,尽量减少武断性地要求人家必须服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重大机遇降临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wa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