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总总的小人

作者: 晓暐 | 来源:发表于2017-08-31 21:32 被阅读14次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前言】:

    片云可以致雨,微风吹来潮气,夏季似乎不适合细读经典,静心思考凝神合拍圣贤的智慧音符,要滴下费劲的汗珠,本来炎热的午后,被浸的更是漫长。去冬将至时,北京北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落到我的沙发里,我中午时分爱在这里读经典,冷冷的却也暖暖的,并不困倦,入迷时仿佛可以听到春秋的古琴。

    经史子集,富含智慧,蕴藏人类文明未来的密码。二千年来的今天,我们依然仰慕。人类的智慧并没有增长,令现代文明沾沾自喜的仅仅是知识的叠加,却误判自诩为智慧的提升。

    学而时习之:“学”的是知识,“习”才能生智慧。劳动人民的智慧都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升级换代的。

    近闻:国家高层成立教材委员会,拟对教育尤其是理念层面进行刀口向内的划时代的改革,特别强调要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无疑是在熙熙攘攘的功利时代,植入人类真正信仰和文明的基因,在未来伪文明崩盘的某一天,中国文化或许能挽狂澜于既倒。

    君子和小人是人类关于人性之于社会的永恒话题。儒家对君子的特定人格存在不少阐释,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小儿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必慎其独也,等等。相对的,针对小人的人格特性轮廓,善思善察者,通过独立观察思考,也可以逐渐清晰的辨析。

    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人概念的范畴远比如今的宽广厚重。现代的小人,已流于粗鄙,远不及春秋时代小人的底蕴。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的论断更适用于高层名流,比如政治集团小圈子、小山头里比来比去的小人等等,而对当今天下追名逐利的芸芸大众怕是略微高估了些。孔子对“和稀泥”的老好人——乡愿,都发狠话:德之贼也。设想,阴险、狠戾、暗算、诬告的小人,照孔子的暴脾气,恐怕早已诛之。

    春秋列国的诸侯、士大夫、社会贤达、名流君子、隐士逸民,以君子小人区分或许更为恰当,他们普遍爱恨清晰、性情刚烈、直率不讳。

    当今,社会分工极细,生产力发展迅速,生产关系更为复杂,人性由二维度逐步分裂到多维度。

    一个人的内心,更像一颗长势旺盛的的高山榕,数不清的枝枝蔓蔓,根根节节,朝着地面极为规律地日垂一存,直到扎入土壤,生根蓄势。

    我入职场超过15年了,体察人性善恶分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人性里兼有小人性和君子性,二者在特定条件下互为转化。周而不比的,君子性占绝对优势;比而不周的,”小人性”居主导位置。时而周,时而比,时小人,时君子,只有极精妙的人可以看到这样复杂的脸谱,揭示他内心之变,抽象的内心具象为脸谱。林黛玉是这样一个人物。

    单纯从普通阶层意义上的“小人”看,“小人”一词自春秋战国发展到今天,含义曲折地变化了一些。春秋时期的“小人”,也许是个偏于中性客观的略带形容色彩的名词,类似于“瘦子”“胖子”“稀粥”“浓汤““微辣”等,听起来未必肯定,但不排除一点点排斥的意味。

    而到如今,“小人”成为一词从口中发声时,必定带着说不尽的幽怨、恼恨、愤怒、悲切、悔苦和伤痛,挂着许多感叹,该词气场强烈!小人的品质,一般来说脱不开:狠毒、细腻、顽固、坚韧、虐恨和内心强大。

    中国的历史,是血战前行的历史,数不清的魑魅魍魉,写不尽的堪堪小人,令英雄气短、家国一叹。中国的百姓,往返踌躇于职场、亲朋、同乡、师生等各色小圈子,圈中人性呈复杂的多样性,该躲避的却不期而遇,该温存的却形同陌路。

    发心的快乐像嫩绿小芽,在长久的烦恼的黑色沃土里,努力地露出脑袋,寻找射向心灵的阳光,以求光合,茁壮,可不期而遇的总有一坨牛粪糊下来。

    在不堪的人际网里,很多人踩着粘稠蛛丝郁郁踯躅。偶幸遇一翩翩君子,犹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黑暗俱除。也许每个人,每天都在和小人斗。灵魂独处时,和藏在自己心里的小人斗;戴着脸谱推开门,躲着墙角射来的暗箭,寻找扣动机弩的小人,要和他斗。

    我们内心的那颗急迫需要光合作用的小嫩芽,何时才能顶翻糊死的牛粪,迎接久候的阳光呢?

    2017年7月8日21:08——22:48,北京,匆匆不及草书。

    -    END  -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林总总的小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do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