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各大自媒体连喷带蹭的说“得到”和罗胖只是解决了新一代城市白领的“焦虑”,让用户真正得到的只是内心的自我满足,其他的知识根本没有多少积淀。
说得也不无道理,我不是罗胖的脑残粉,但是确实记忆中不知道刷新我认知多少次了,被输入认知所带来的快感,怕是比某些运动更让人记忆深刻,流连忘返。
今天早上听了熊逸《佛学50讲》的试听课。挺有意思,但是还是舍不得80块钱买课。在得到上只够买过10元试用会员,因此我只是“得到”上的一个吸食罗胖精神鸦片的轻度用户。
《佛学50讲》试听课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和尚吃肉的话题。
记得我家农家乐附近有个庙,神龙峡旺季便会请几个和尚来助力“文化”。白天游客在,便是一心入空门,戒荤戒酒戒情戒欲;晚上确是“有肉有酒有姑娘搂”。搂没搂姑娘我不知道,但是烟酒鱼肉。。。就怕没够。
上世纪三十年代纽约禁酒,《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盖茨比也是因为大概是从事非法交易私酒而家财万贯,百度到如今的一些穆斯林国家也还存在禁酒令。可见酒真的有它的危害,某些方面在我的认识里,甚至不亚于毒品。
百度到一个故事:佛经中记载,有一位很有修为的居士因为喝醉酒后看到了一只鸡,把鸡杀了吃了,当鸡的主人来问他看没看到鸡时,他撒谎说没看到,然后见到主人很漂亮,将她强奸了。所以佛开示说,此人因酒,破偷窃,杀生,妄语,邪淫四大罪。
戒酒肯定是必须的戒律。那肉呐?
熊逸的解读简单易懂:以前佛教只是不能杀生,并不是不能吃肉。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大家皆为一样的饮食制度——乞食。僧人化缘时,施主给啥吃啥,最大化的减少施主的辛劳。如果施主只有肉,却还需要他去远处取素,那这样的事不是更加给施主带来不便么。所以,只要不亲手所杀,肉食是可以食用的,释迦摩尼也吃肉。
后来直到什么梁武帝哦,哪朝哦,南朝梁?管他的,反正就是因为他不准僧人吃肉,才把这个东西延续至今。
中国边疆有个喇嘛教,是佛教的支派,人家就吃肉,主要是没有太多粮食,不吃肉,那吃啥?
所以我就觉得有问题了。
你他娘的梁武帝,凭什么就不准人吃肉了,释迦摩尼都吃肉一样可以修行得正果。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看济公吧,吃肉喝酒的济公一样普度众生,而且正是这样的无拘无束畅快淋漓才俘获我们这几代人的喜爱。
说到这里就想到了昨晚才第一次看完的《肖申克的救赎》。随便说一下看完的感受吧,并没觉得有多么精彩和励志感动,除了深刻觉得自己活的多么充实和幸福,感叹自己拥有无数美好的东西以外,真的觉得豆瓣9.6的第一评分,完全是捧上去的,打8分9分都可以,凭什么可以9.6排第一?欢迎来喷我。
大家肯定都喜欢安迪,不仅因为他是男主,更是因为他没有选择屈服于“体制”内,选择不断的充实自己,用小学阅读标准答案来说就是勇于和恶势力作斗争。
大多数电视剧或电影的主脚都是特立独行的,所以才会喜欢这个角色,其实喜欢的不过是自己不敢去表达的自己罢了。
佛教的“修成正果”自然是普度众生,经历贪嗔痴慢疑,七情六欲的磨炼,彻底摆脱人性的折磨,超脱生死。
那为什么就不能吃肉纳?这本身就是个悖论吧。
贪吃本身就是一种欲。只有不在乎吃的是什么了才能算是在六欲中“舌”欲中升华。那吃不吃肉,对于僧人有什么意义。
1.佛教的顺其自然便是遵循一切自然规律。
2.食物链便是弱肉强食,不吃肉必然会使闭环断裂。
3.如果佛教说只是要求自家人不吃而已,无关众生,那这是在阻挠佛教文化的传承吧?
修身悟道,不应注外,而应主内。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才是平凡人的一生所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