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我国农村学校发生了可喜的改变,十九大中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可计日而待矣。
2018年7月31日,曲阜师范大学“儒梦青春·千村行动”支教团抵达山东省梁山县杨营镇,借助学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开展了下乡支教活动。
“这和我想象中的支教不一样”
初抵杨营镇,支教团成员们就被杨营镇的教育现状震撼到了。
“这和我想象中的支教不一样。”支教团成员小孙感慨万分。没有贫困失学,没有设施匮乏,没有人才流失……整个镇子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下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和城乡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接触到了外界的新视点、新观念,以往落后的思想观念正一点点被新一代农村居民所摒弃,现代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一步步融入进村民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对下一代的教育之中。“现在大家观念都变了,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当时一说捐钱建学校,大家都很热情,出钱出力,都盼望着把学校建好,让孩子们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杨营镇的李书记如是说。
以杨营社区幼儿园为例,杨营社区幼儿园的校舍是近几年政府财政拨款和村民集资建设的,每个教室里都配有黑板、桌椅、书柜、多媒体设施、钢琴等教学设施,有80余名孩子在这里就读,开设的课程包括识字、算数、音乐、舞蹈等。

“以前留不住,现在不想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杨营社区幼儿园的古诗课上,杨营镇的孩子向支教团员侃侃诵诗、一显本领,这一首《早发白帝城》已是孩子们熟背于心的唐诗。

学古文、诵唐诗,这种场景在原来几乎不可想象。全村仅有几名上了年纪的老教师,在简陋的教室里,教授几名不同处于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大多数家长为了改变“同一本教材,不同的教育”的现状,不惜路途遥远,送孩子去城里上学。从村里到县城,每天仅路上往返时间就达数小时,耗时又费力,即便如此,也鲜有家长愿意让孩子在村里上学。老旧的教室、匮乏的师资、简陋的设施,导致村办幼儿园长期处于资金短缺、师资弱、教学质量差、学生少的恶性循环之中,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欠缺,日常的课程仅是教孩子认识几个拼音,大多时间都是在“帮着看孩子而已”。
后来,高庄村联合周围几个村子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村民们大家就捐钱出力翻新了校舍,同时村里动员那些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年轻人投身乡村教育工作。如今的杨营社区幼儿园,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提升,近百名孩子根据不同年龄分别编入小、中、大班就读,8名中青年教师不但能教识字、算数、背诗,还开设了音、体、美课程,让孩子们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有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教育现在要刮目相看”
国家连续多年以指导“三农”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关注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强调,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就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具体提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引导下,杨营镇有幼儿园13所,小学1所,初中1所,所需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教学质量也与城区学校逐步缩小差距。在2018年中考中,杨营镇初级中学第一名位列全县第十七名。杨营镇多年的教育经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迎来了丰厚的回报。杨营镇先后被评为济宁市小城镇建设明星乡镇、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支教团成员小孙感慨万分:“国家政策支持、政府专项拨款、各种方式的宣传引导、丰厚的教育回报,这些都为孩子们顺利就学、享受相对公平又高质量的教育扫清了障碍。有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教育现在要刮目相看了。”

“在梁山,我看到了乡村教育的曙光。”支教团成员小孙兴奋的说。杨营镇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政策的引导支持,越来越多的“杨营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里,城乡的差距在缩小,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多彩无忧,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接受了现代先进教育而改变陈腐的观念、过上新式的生活。这正是:新时代、新农村、新教育、新面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