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万维钢《今天的华为是什么水平?》,让我印像深刻。
一、规模
华为现在的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把150亿到200亿美无投入到研发,给员工的工资比国外高,就这样还能剩余9%左右的利润。要知道,这种规模的跨国公司,哪怕不做研发投入,一般能有5%的利润就不错了。
二、鸿蒙操作系统
在鸿蒙眼中,手机、手表、电视、音箱、汽车、无人机所有这些设备不再是独立的了,面是一个整体。你做一件事,可以用比如说手表的操控,手机的算力,无人机的摄像头和汽车的屏幕,它们自然就能协同。
鸿蒙的这个思想很直观但是安卓和苹果都做不了,因为它们都是从在一台手机 上安装起源的,有沉重的历史包袱。
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华为营收额最大的产品是手机,利润最高的业务是通信,但它对未来的判断,最重要的方面,是人工智能。中国很可能是现在在世界上人工智能应用最强国。
应用场景包括:
1、维护电网:在电网沿线设置很多摄像头,用人工智能自动监控所有的画面,看看哪里可能出故障。避免了以前人工巡检在沙漠、深山等环境遇到的困难。
2、智慧城市:似乎刚刚起步,只在山东潍坊做一个示范。听说的一个例子是深圳的某个区,因为高科技的监控系统,原本一万多起的小偷小摸类型的治安事件为0。
这些应用大多不是谁“顶层设计”出来的,而是客户提出的要求。包括机场搞人工智能塔台,要求将飞机经过的摄像头观测无缝连接起来,华为实现了一个以前没有的功能。
四、华为似乎什么都自己做
材料实验室不但研究了基站外壳的耐腐蚀性能,而且发明了能让外壳重量减轻一半的新材料,而且发明了户外摄像头的防水涂层,而且连防止基站漏电的螺栓都是自己发明的,而且还是以工程师的名字命名。
Atlas 云计算平台的机房也是华为自己设计的。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因为华为冲在了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最前沿,别人根本还没有接触到这些难题,自然就只好自己解决。但是你也可以说,现在华为已经全都做了,将来别人也没机会做了。
这难道不是要通吃整个通信行业吗?
五、使命感
科研创新本质上就如同生物演化,进步都是随机试错的结果,充满偶然性 —— 而我看到的是,华为打算把全世界的偶然变成自己的必然。
而任正非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爱说我们华为做这个做那个都是不得已,都是被逼的。万维钢参观华为后,发现是真正的需要忧患的其实是华为的竞争对手
如果你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你必须有一个同样强大的思想。华为必定做了非常对的事儿,才能有这样的力量。
以上是万维钢文章的内容总结,而我个人也从中感受到很多。
1、个人研发基金:我们的收入不仅用来生存,还需要有新尝试的机会和承担风险,如果你走在一条熟悉的路上,那结果也是一样的,积累研发基金,让自己有新的想法。
2、抛掉历史包袱:勇于我们抛开以前的成就,如果它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发展,同时还会成为你的压力,能够从新的角度和平台来看问题解决问题。
3、了解技术更新:世界在变化,你的头脑知识也要更新,我们个人做不到引领,但是了解新知识至少可以让我们学习别人新的思路。
4、一切靠自己:华为走到“地表最强”的位置,它就是自己的解决方案。有些事如果没有办法,那就靠自己吧,做到了我们就成长了。当然,我们不需要真的一切靠自己,这个成本太高也不现实,市场化就是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只是这种不怕难的精神,我们可以学习。
5、使命感:带有使命感做事,我们就不仅仅是工作,不仅仅是生存,对于人生,我们有更多主动性想要去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