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机器人“小冰”写的诗,90后诗人这样看》
何拦伟,文心
在 VR 虚拟现实逐渐「退烧」之后,AI(人工智能)完成接棒,成为了 2017 年科技圈的热词。
继去年韩国著名围棋棋手李世石在与 AlphaGo 的比赛中落败之后,前不久由我国围棋高手柯洁领衔的人类棋手再一次完败。让我们看到 AI 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其有了更多的期待。
在「小冰」独立完成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发布后,小冰发布诗集这件事情持续发酵,也引起了诸多媒体以及诗歌界的关注。
那么,你如何看待智能机器人写诗的尝试?小冰写的是诗吗?机器人的诗歌距离“创作”有多远?人工智能将会对文学、艺术等的创作带来什么?
以下内容是90后在校诗人何拦伟和韩彩霞对于机器人写诗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 你如何看待“小冰”写诗的尝试?“小冰”写的是诗吗?
韩:我认为小冰的问世,一方面代表着科技的闪光,另一方面也给喜欢读诗,想要写诗的文人群体带来了一定意义上的压力和动力。暂且不论它的诗能否称得上真正的诗,就很多人对它的惊讶程度而言,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何: 如果说人类写诗是把1314赋予它一生一世的美丽内涵,那么小冰作诗就是从随机数表中选择一些看起来有联系的数字,再进行组合排序。或者说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在选择一些词语进行造句,让你看不懂,又能感受到一些美感。而文字之所以拥有魅力,是因为有人与它发生关系,每一个字都与人的活动,情感,思想紧密结合。因而产生了有灵魂的作品,有情怀的作者。这一工作,小冰自然是既无心又无力去完成。
二:机器人的诗歌距离“创作” 还有多远?
何:有人从现代诗作者的角度来简要回答了一下:随机选出几首人工智能作品,它们还未能符合现在的汉语现代诗写作范式。从广义上来说,确实可以说这些作品是诗。但如果在不说明作者是谁的情况下拿给当代的诗人们看,诗人们则会认为这些诗还未写得入门。正如诗人于坚所说:就算这是诗,也是不好的诗,一些碎片的无机组合。它利用了汉语本具的诗性,而它本身并沒有灵性。使用一些汉语修辞本就会产生一些陌生化的效果,正如以前我玩过一种语言游戏,参与者各发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打乱随意组合,常会出现一些惊人之语。有人读到这里可能会不服,我举个例子:她嫁给了人间许多的颜色(摘自小冰诗集),这一句中如果人们不去为它强加某种含义,它就只能是一个躺在小学老师红笔下的病句。如果有一个人能嫁给颜色的话,她也同样能生出颜色,那么我们人类就将只是颜色各异的色彩组合体。我承认人类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但小冰在生产出这些句子的时候,也会这么想吗?由此看出,所谓的好诗无非是一些想象力及其丰富的人类对于机器人盲目的崇拜和单相思罢了,机器人距离“创作”的日子还很遥远。
韩:说到“创作”,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含义。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创作,创造文学艺术作品,创意制作。那么“小冰”的诗,究竟算不算创作呢?从文学艺术强大的包容性角度来看,小冰制造出的东西,的确有令人可研究之处,比如它在一幅沙滩图下写到“可有多的沙子/你的名字在世间又一次隐去/在最高的地方/世界睁开眼睛”。我在第一次看到这句诗时,就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思考。一是想它在表达什么,二是想,这诗歌和图片有什么联系?三是想,在最高的地方,世界睁开眼睛。
三、人工智能将会对文学、艺术等的创作带来什么?
韩: 很多人站在人类情感的制高点,对小冰的诗横加指责:机械模仿,盲目组合……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就连很多有血有肉的人都做不到或者不屑去做的事情,我们又凭什么要去苛求、责难一个机器人?
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小冰以及它的诗。 如果愿意,我们也可以选择这样去理解:小冰诗歌的出现是新时代对诗人的倒逼,人工智能正在向诗人、作家群体发出挑战。这又未尝不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最明智的选择,最积极的态度难道不应该是理解它,包容它,然后赶超自己和这个时代?
何:虽然我之前不怎么看好人工智能写诗,然而它们的出现,却很可能会引发一次文艺界的大地震。试想一下,如果以后这种技术普及开来,有某个报刊杂志或者机构、企业想搞一次有奖征文,当他们收到全国各地成千上万份稿件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一份份的审核,最后却无奈地发现许多作品的风格与语言习惯如出一辙。他们很难去一个个的分辨出哪些是真人写的,哪些是机器人写的。那么颁奖的时候,是该把奖颁给呕心沥血的写作者,还是颁给不费吹灰之力的智能机器?再比如,对于一些国内的知名刊物,诗人们本来上刊就很难了,而一旦智能机器人“写诗”普及,他们又去哪里发表自己的作品?那些靠稿费维持生计的作者们,是不是真的就要沦落街头要饭生存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将只是我们在未来要面对的问题中的九牛一毛。到那时,我猜会有更多的诗人放下手中的笔,从各自的书房里一涌而出,大喊公平正义吧!
四、说完“小冰”的诗歌,我们再来看看,对于机器人“小冰”写诗这件事为何会出现如此分明的两个派别?
何:据我了解,大多数对于小冰持肯定态度的人都是一些不会写诗或者不太懂诗的人,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那种“过时的”“鸡汤类,意象类”阶段。所以当媒体曝出“小冰”写的诗时,他们便哗声一片,并深信不疑地认为这就代表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写诗了,为之深深地折服和震撼。他们不知道的是,现代诗歌一直在随着时代飞速发展,如今诗坛早已不是那些晦涩难懂的“意象诗”和浮夸轻薄的“鸡汤诗”在当家了。当今已是“口语写作”的天下,所以如果按当代诗人的观点来看,“小冰”写的东西草率的说成是诗,便有点牵强附会的嫌疑了。
韩:我认为那些对“小冰”持否定态度的人大多数为懂诗或者本身就写诗的人,其中不乏一些年轻的潜力股,但更多的还是那些早已有所建树的成名诗人。在他们其中有些是因为看透了“小冰”对于文字,随机组合的小把戏,所以对此给予否定。但也不乏一些担心智能机器人会取代自己的“诗人”地位和诗人光环的“伪诗人”。他们或是愤慨或是心虚地喊出:“小冰”会写诗了,还要我们这些诗人干什么?”“凭什么自己多少年的努力现在被一个诞生才几年的科技产品轻易比下去!”
我不否认那些诗人们的观点。但从一些群体的眼神里,我们也不难看出赞美。这是一个萤火的诗歌时代,诗歌生态面临诸多挑战,大众很难有像80年代,诗歌的黄金时代所特有的诗歌激情。那时,有钱不是面子,诗人最有面子。那时,你说一句诗,我回你一句。那时,你说,我就懂。如今,诗歌对一些普通人来说是月光,是流星,是不可轻触的梦想。即使是那些被公认的“诗人”,也是缺乏相应“诗格”与“人格”的,人不符文,文不符人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更有一些自翊为诗人的自大者和文化投机者,为虚荣写作,为基金写作,唯独不是为良心写作,为生存经验写作,更谈不上对人类记忆的表达。由此看来,人们对于小冰有着某种程度的崇拜,或者说是对人工智能的欣喜,就不难理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