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嘉Scarlett
每天都在清脆悦耳的鸟鸣中醒来,不睁开眼睛,感受鸟儿在窗外的枝头上跳跃,欢鸣。
(一)
今天早起,看心理咨询师朋友鲍阅的一篇文章《攀附任何人脉,都不如提升自己来得实在》,分析现下网络销售和合伙人平台现状,很多跟风和盲目,都是急功近利的心态。
想起自己昨天发的文章。当然,其实也不叫自己的文章,只是近来读书整理的一些笔记和感想,和自己想表达的一些看法整理。
然而在排版的过程里,受到新媒体管家很多功能的影响,也是尝试各种排版设计和学习,一个晚上的时间学习和摸索,都未能表达完整自己所写所表达的东西,时间的限制和一个晚上捣腾后的不甘心,最终发了一篇没有完成的文章。
想来这是自己急功近利的心理体现,一方面想表达自己,急于得到认同;一方面自身能力未到位,表现并不理想。
舍了得了老师的评论直观而到位:“文章标题很好,但体裁不太合适,还不如用一段一段的句子来写。”
确实如此,为了排版好看,把句子精简而体裁不符合,违背了自己的初心。
(二)
接受这是一个自己成长的过程,就像自己所写:接纳自己,包容自己,然后精进。
常常自己在想起一些观点的时候,内心会有另外一种声音来提出质疑。
比如说,写散文,写一些美好的感受和小文,感受内心安静和温暖。可是心里的另一种声音在跟自己对抗:现实真的是这样吗?你是在用写这些文章的同时,来逃避现实的纷乱,试图蒙蔽自己的内心?
每每在此时,由于自己的这种质疑,便失去了写下去的动力,心绪烦乱,难以下笔。
想起了司南老师,于是我给老师发了微信:
“每次到这个时候写不下去了,就会想起你。总觉得你会有一种让我坚持下去的力量。”
司南老师说:“送你一句话:你要很努力,但是不能着急。1.坚持读和自己风格相近的书,感受人家的写作;2.坚持写作,不管目标,不追求完美,而是把想写的先写下来。3.坚信坚持,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享受过程。”
我说:“感觉自己没办法静下心来,就是刚才的那种质疑,然后想到了写作领域,想起你说过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写散文的时候内心很美好,可是转眼回到现实中,觉得是自己在自我麻痹,这可能是我最大的心病。”
司南;“散文的最大功用是引发审美或情感共鸣。你喜欢,就可以坚持深耕。你说写散文的时候内心很美好……这多好啊,写作要的就是这种状态。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微型避难所,写作更是啊。从散文的美好中走出来,你会更加淡定又从容地面对现实的无奈。”
(三)
司南老师昨天的文章《随笔|我花600万买的学位房,不是为了孩子》。
正好,这两个晚上都在跟朋友讨论学位房的事情。
一味追求学位,并不是适用于每个家庭。
当然,每个人理解和追求不同,我们都应该理性分析自己的需求,不应把爱孩子作为情感绑架,让孩子背上沉重的黑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