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六祖坛经(决疑品)3-8

六祖坛经(决疑品)3-8

作者: 舞言 | 来源:发表于2017-10-23 20:06 被阅读0次

第三讲  《决疑品》

(八)淤泥定生红莲

大乘佛法中,常常将我们的心比喻为莲花。莲花生于淤泥,却出淤泥而不染,盛开时清香四溢,丝毫不受染污。反之,如果将莲花种于清水,反而会因缺乏养分而不能生长。

作为修行人,如果我们对于逆境、尊卑、恶业、五浊恶世的环境以及种种不如意遭遇,都能心平行直,有恩有义,有让有忍,也会像生于淤泥的莲花一样,将世间的一切障碍转化为修习菩萨道的动力。人生的遭遇越痛苦,受到的打击越大,成就肯定也是越快的。人生最大的打击莫过于死,如果平时没有训练过,一旦面对死亡,立刻就惊慌失措,甚至崩溃。如果早就做好准备,死亡到来时,就能坦然面对,视死如归。哪怕别人让你死,都能洒脱自在。

所以,六祖不是让我们不要持戒,不要修禅,而是要我们反观自身,见到内在的真心,见到内心不受任何影响的平直状态。所谓直心是道场,平常心是道。若能保持心平行直的状态,无论面对生老病死,还是忧悲苦恼,都不会构成什么影响。声闻戒注重戒相,但大乘佛法是择心不择境,要看心是否随境而转。如果对外境有特定要求,就说明心还在向外驰骋,不能安住本位。六祖所说的心平、行直、有恩、有义、有让、有忍,都是在心地下功夫,而不是做表面文章。直指见性,是见到心性本具的功能,不是通过死板的教条压抑自己,束缚自己,看什么都害怕,看什么都不敢做,就像扭曲的麻绳一样。佛法是让自己的身心完全舒展,这种内在功夫表现出来,就是进退自如,悲智双运。(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品味书香 盘阶而上(二)

    1、《六祖法宝坛经浅说》,作者使用谦虚的“浅说”二字,对坛经中行由品、般若品、决疑品、定慧品、坐禅品、忏悔品、机缘...

  • 六祖坛经(决疑品)3-8

    第三讲 《决疑品》 (八)淤泥定生红莲 大乘佛法中,常常将我们的心比喻为莲花。莲花生于淤泥,却出淤泥而不染,盛开时...

  • 09-享受呼吸-六祖坛经第三品决疑品读后感170804

    09-享受呼吸-《六祖坛经》第三品决疑品之读后感170804 ——决疑品读后,领悟到佛法并非生活之外的教法,它实际...

  • 六祖坛经(3)决疑品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

  •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六祖坛经》第三决疑品译文 有一天,韦刺史为惠能大师设大会斋,吃过斋饭,韦刺史恭请大师登上法座,自己和官僚、信众们...

  • 六祖坛经(决疑品)3-6

    第三讲 《决疑品》 (六)忍则众恶无喧 真正的忍辱是什么?就是对于恶事不去宣扬。有些人生气后常常说:我忍无可忍了。...

  • 六祖坛经(决疑品)3-4

    第三讲 《决疑品》 (三)恩则孝养父母 真正的恩,是把一切众生当做自己的父母那样看待。父母是我们这期色身的根,佛法...

  • 六祖坛经(决疑品)3-5

    第三讲 《决疑品》 (四)义则上下相怜 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这也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对你的领...

  • 六祖坛经(决疑品)3-1

    第三讲 《决疑品》 所谓决疑,就是对我们心中生起的疑问进行解答。在修学路上,常常会遇到各种矛盾。比如,在家可以孝养...

  • 六祖坛经(决疑品)3-2

    第三讲 《决疑品》 一、心平行直,恩义忍让 《决疑品》中,我们也是选择六祖所说的《无相颂》进行介绍。前两个偈颂告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祖坛经(决疑品)3-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xz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