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游 记文艺天地
《锦江街巷》221:沙河铺民生工厂

《锦江街巷》221:沙河铺民生工厂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23-06-29 13:10 被阅读0次

    《老成都》(连载)

    (作者:林   芷;摄影: 完   璧; 编辑:完   璧)


    【此文作于2010年】

    下沙河铺街面(2001年12月22日拍摄 孟东升摄影) 下沙河铺古雅坡-原成渝路(老东大路)起点,路左侧是成都猪鬃厂,尽头是成都无缝钢管厂东大门(2001年12月22日拍摄 孟东升摄影)

            上世纪七十年代,成都的面积还不大,也比较安静和陈旧。从水碾河往东向城外走,沿途景象却称得上“豪华”,路边有成都最气派的国营企业——成都无缝钢管厂等。记得我们当年写作文,常常对比新旧社会:1949年前的成都,全城只有两根半烟囱;而新成都呢?那是烟囱林立,引人自豪。那时候整个社会其实还处于前工业化时代,所有象征大工业化的、现代化的东西,比如烟囱、楼房,都令我们神往和自豪,因为它们跟我们见惯不惊的乡土类风物有足够的距离。所以,走在东门外那条“现代化”气息浓郁的道路上,坚硬的厂房,高耸的烟囱,神秘的围墙,会让人有莫名的兴奋,它们代表了成都这座城市先进发达的一面。

    下沙河铺古雅坡小巷内刘婆婆孙子(2001年12月22日拍摄 孟东升摄影)

            再往前走,到了双桥子,抵达沙河边,好像一本书猛地翻到另外一章,厂房戛然而止,宁静的、舒缓的,也有点荒芜的乡村景色就渐渐出来了,原来,差不多已经出了城。沿着沙河折往南走,不再是城市道路的笔直齐整,道路稍稍有了起伏蜿蜒,路边的行道树高大而散漫,一侧是荒草弥漫的斜坡,下面有奔涌的河水,另一侧则偶尔有几间小屋,少有成规模的建筑。

    中沙河铺-原成都生药厂门前及公交站(2001年12月22日拍摄 孟东升摄影)

            到一座桥边,过沙河,沙河铺就到了。当年的沙河铺只有一条主街,依次分为下沙河铺、中沙河铺、上沙河铺。其实,整条街走遍,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沙河铺跟中心地带有明显的落差,它好像是城市和乡村的过渡,既没有市中心的热闹繁华,也无东郊大工业区的冷峻傲然。当然,它到底在城市的边缘,跟真正的乡村幺店子或偏僻小镇迥然不同,街边的商店、工厂、宾馆、研究所都不缺乏,只不过因为整体建筑比较低矮,人口密度不大,道路也狭窄起伏,还常有轮胎大的坑坑洼洼,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朴素、落寞而自谦。

    中沙河铺-原生药厂墙边民居-原何家住户· 孟东升、刘柱荣留影(2001年12月22日拍摄 孟东升摄影)

            位于沙河铺的自行车厂、粮机厂、生药厂、塑料厂、服装厂、土罐厂等等,说来都关乎民生,有的工厂也不算小,但因为大部分员工都住在城里,一下班就走了,所以,沙河铺没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商业氛围。记得我母亲和我们一位邻居、一位同学的哥哥,都在沙河铺不同的单位上班,每天骑自行车单程需要40分钟左右,在当时的成都,算是很远的距离了。当然,沙河铺也有不少居民,母亲的一些同事就住在单位附近,街边临街瓦屋,或不远处的小四合院,有从前成都最常见的平房,邻居炒菜的油烟与香味都飘散在身旁,孩子们东家进西家出,笑语声喧,其乐融融。

            下沙河铺的望江宾馆紧邻沙河,占地面积颇大,是绿树掩映,常有军人出入。它一度传说为林在成都的行宫,尽管林已经摔死在国外,这地方却因为跟曾经的“接班人”似有若无的关联,陡然增添了几分类似深宫红墙的神秘色彩。

    上沙河铺(2001年12月22日拍摄 孟东升摄影)

          (下篇:《沙河铺断章几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锦江街巷》221:沙河铺民生工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ye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