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纪实文学#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作者:王九九
序言
谨以此篇献给公益路上的志愿者,也向一起“战斗”过的小伙伴们致敬!
走在公益路上已经第6个年头了,有些人,有些画面,总在我的脑海里转着。最近愈发觉得应该用文字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群平凡的人,了解我们做过的事,当我老了以后能更好的回忆起这段五彩斑斓的人生经历。
作者尽量客观描述那些人,那些事。如有冒犯,联系作者本人,确保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王九九联系方式:
手机号13834998485(微信同号)
18536558877

目录
第一章 初识
第二章 第一次策划活动
第三章 被封“官”
第四章 “上任”后第一场活动
第五章 热闹过后的低迷
第六章 “坚持”不单单是个词
第七章 我们有正规志愿者编号啦
第八章 与乡下留守儿童过“六一”
第九章 “腊八节”关爱环卫工人
第十章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作者简介
正文
第一章 初识
说起我公益之路的起始,要把时间拉回到2015年。那时的我终日守着小店,空暇之余“逛着”电脑或手机版的百度“朔州吧”、“平鲁吧。既可以看看当地的发生的新鲜事,也偶尔发个帖子刷一下存在感;再就是每日坚持在这两个贴吧ID签到,以便提升自己在这俩个吧里的等级。这样的操作没什么实际意义,却也只能以此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因为平时只在线上围观发帖,私底下没有与吧友互动过;所以虽然贴吧里的吧友众多,我却在现实中一个都不认识。
6月的一天,我一如既往的刷着贴吧,在“平鲁吧”看到一个帖子。大概内容是:有人组织并约吧友报名“线下高考志愿者”,到时候给考生提供瓶装饮水等爱心服务。翻到帖子下面看到已有七八个吧友报名了,无聊的日子驱使着我的好奇心,便也在下面跟帖报了名。报名后心里还一直想着:这些吧友究竟是些什么人?参加这类的活动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因为报了名要参加活动,所以专门留意了一下发帖人,是一个ID名叫“这个男人很安静” 。楼主“这个男人很安静”在每一层楼都留了他的电话号,且约定下高考那天到“平鲁区启明实验小学”门口的“考生家长等候区”集合。
2015年到了高考那天,我如约到了距店50米的地方——考生家长等候区。由于担心认错人的尴尬,便拨通了“这个男人很安静”贴吧留的电话号码。
“我到了,你们在哪儿?”
“看这儿,看这儿!”
我环顾四周,只见一个皮肤黝黑,浓眉大眼,中等个子有1米7,看起来很健康结实的年轻小伙子边打电话,边向我招手。
哦!原来“这个男人很安静”长这样。以下简称“男人”,因为当时有人这么叫他。
挂了电话,走近跟前,只见政府部门因高考临时搭起的棚子下面,挂的各单位或组织的条幅。“男人”身边攒堆儿站着七八个年轻人(有男有女)在聊天,看起来他们彼此都很熟识样子。身后的条幅上印着“平鲁吧志愿者”几个大字,这个“名称”我第一次见,也是唯一一次见。
就听到人群中有人问了“男人”一声:“这是谁?”
“这是朔州小(我的百度ID名)”
“男人”很热情地把我引荐给其他人,又把现场的吧友一一介绍给我。
“这是旧言,这是默默,这是苏打水,这是小诺,这是沐沐……(都是百度ID名)”
当时我是一个都不认识,以至于后来很长时间这些人的百度ID和真实姓名才慢慢的对上号。
和“男人”短暂的交谈后,得知“男人”的真实姓名——赵乙。
一上午的公益活动内容是:给政府各单位发各种宣传资料;给考生出来后发放瓶装纯净水(也记不太清楚当时的纯净水是谁提供的)。
下午赵乙接到团委那边的电话,去取了一卷条幅回来,换上新的条幅后,看到上面印着“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十个大字。
当时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便是我与『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第一次见面。
至今,每年的“助力高考”“助力中考”志愿服务活动,协会一直在做。而且经过五年的发展,我们的公益团队越来越壮大,光爱心会员单位就有11家。我们每年都会在高考、中考期间为考生和家长提供“爱心”瓶装水、防暑药品等。会员单位名单如下:
平鲁区爱乐母婴连锁店 平鲁区平安药店连锁
平鲁区秦妈火锅 平鲁区美雅口腔医疗
源生泰电商平台 民盟平鲁支部
中国银行平鲁支行 大同银行平鲁支行
平鲁帅府婚宴城 平鲁金宝利音乐会所
平鲁锦绣二手车行
这里我代表协会感谢他们每一次的付出,对小城公益事业的支持!
关于当时条幅的补充:
当时的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共青团平鲁区委指导下已经成立了一个多月。召开成立大会之时,赵乙从共青团平鲁团委领导手中接的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大旗。但由于协会刚成立不久,所有人都没有归属感;又因为这群人早在2013年开始就以“平鲁吧志愿者”的身份,开始零零散散的做着线下公益。比如:到平鲁乡下关爱慰问贫困户、 孤寡老人、老红军等;为白血病儿童募捐等等慈善式的公益活动。所以便在“助力高考”志愿活动做条幅的时, 依然印上了“平鲁吧志愿者"
第二章 第一次策划活动
第一次活动之后,又参加了几次团委组织的公益活动,到乡下给逛庙会的群众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们等。参加活动的次数多了,便与其中几个人互相认识了。不过当时是以普通志愿者的心态参加,完全是把公益当做一种新鲜感和闲暇之余的一种“消遣”来看待。并没有什么责任感和归属感,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做完就撤……
这样的心态一直持续到2016年3月份。
在一次公益活动结束后,我与“旧言”(真名吕宏宇)聊了几句天。从她口中得知,和我们经常一起做公益的青年志愿者“小诺”病了,当了解到“小诺”的家庭情况有点困难的时候,我心里就想:不能只当个闲话听听,而坐视不管,应该为这个一起做公益的小伙伴去做点什么。
我首先想到了募捐,因为在2014年的夏季我给一个朋友患“白血病”的孩子做过一次募捐,当时的心情和得知“小诺”生病时一样。那段时间各种求助、募捐:我和另外两个朋友,每人捐了1000元,然后在贴吧发帖募捐(有爱心吧友直接打款到孩子账户,时间久了具体钱数忘记,大概共有几千块),发微博求助专项基金会(也可能没起到作用),并和孩子的家人找当地几个企业求助,几番辗转为孩子治病筹集到一部分爱心资金。期间孩子家人也得到了共青团平鲁区委的帮助以及团委副书记史艳的个人捐款。不得不说团团很给力!最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朋友孩子的病看好了。
话题回到“小诺”事件,当我把“募捐”的想法与大概方案跟吕宏宇说了一下,随后联系了赵乙。三人见面后,探讨并确定了一下“募捐”方案细节。赵乙与我去平鲁“非著名”批发商——河北老周日用百货,买来“红纸”用纸箱做了“募捐箱”,吕宏宇去广告公司做的“募捐”宣传板。最后赵乙在当时志愿者的微信群里通知志愿者,并提前联系各“募捐点”的单位场地负责人。
“平鲁万人商场”门口、“平鲁汽车站”、“平鲁中医院”门口……三天的“线下募捐”结束了,筹集到的爱心善款及时打到了“小诺”本人的账户上。“小诺”后来出院了,继续和我们行在平鲁这座小城公益的路上。
“众人齐心做公益,路人纷纷献爱心
志愿活动无小事,小城大爱显真情”
第三章 被封“官”
“小诺募捐” 事件后赵乙和我才知道法律明文规定:没有在正式登记注册过的协会不允许做“募捐”活动。随后赵乙找了当时任共青团平鲁区委书记的郭有才书记,郭书记大力的支持协会的发展,并马上为协会出了【关于朔州市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申请筹备的批复】的平团发[2016]7号红头文件。此文件中王九九同志被任协会副会长,同时任副会长的还有“苏打水”——纪龙,还有任命了几个“协会理事”,协会第一次有了“理事会”。
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员随之退出了协会,便是在我之前,一些“平鲁吧”里与赵乙一起做公益——我所不熟识的年长的大姐们。她们退出了协会的原因:大概是这些大姐们觉得『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中的“青年”不太适合她们的身份了。随着这部分人的退出,“理事会”成员以及留下来的志愿者,看着只有十几个人的微信群,随后大家都默默的把身边的人拉进『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这个公益的“队伍”中。
在初期,协会没有公益活动的日子。赵乙、纪龙、我三人带着“干粮”,自驾车到乡下探访“贫困户”,一心只想寻找需要帮助的人。三个人经常是一走一天,饿了吃点面包、火腿肠、啃着干方便面;渴了喝点儿瓶装凉水,困了在车上打个盹儿,一路探讨着“公益”的事。三人先后去过向阳堡乡、双碾乡、水头乡、高石庄乡、阻虎乡、凤凰城镇、白堂乡……后来的日子我们在这些地方策划组织了很多场公益活动。
一年后纪龙因为到市里工作生活,而退出;后来其他理事们也因为工作等各种原因渐渐退出了这个圈子。
回想当时单纯的想法与青涩的经历,才发现自己做公益的心态不知不觉的有了转变。被封“官”后,“公益”在我心上更多的成了一份责任。
第四章 上任后第一场活动
接下来的故事依然是起源于贴吧,2016年7月17日,协会的志愿者在平鲁吧看到一个标题为《她们不是留守儿童,她们也一样有爹有妈》的帖子,把这个帖子转发在协会的微信群里。理事会的几个成员5天后终于联系到了发帖人,了解了一下大概情况。7月22日傍晚,由发帖人带我们实地实情了解到了帖子中的“她们”。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家庭,“她们”的母亲低智商,父亲常年在外(也是智商低下),家里有两个小孩(就是帖子中提到的“她们”),哥哥4岁,妹妹3岁。因为孩子的爷爷已去世,奶奶年事已高无力接管,所以两个孩子随母亲和姥爷一起住,孩子们的姥姥也不在世了。两个孩子的奶粉钱、一家人的生活经济来源也全部依靠姥爷微薄的低保和周边好心人的救济。
“童年不同样”,年龄太小的兄妹俩,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心智不健全,也不清楚得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是年事已高、手脚不便且吃低保的姥爷,更不会懂得穿着干净不破的衣服和鞋子会更舒适。
我与理事会成员去探访的几次,孩子们的妈妈见到家里来人后,手里拿个捡来的报废手机(孩子姥爷跟我们讲的),会耗住一个人,至始至终嘴里重复着一句话“给我修修手机,给我修修手机……”。孩子们的姥爷,在与人交谈时会做很奇怪的动作——时不时的用手的抓挠耳朵,左手挠右耳,右手挠左耳,直至来访者结束交谈离开。
2016年7月23日,理事会几个人决定在协会内部为这个“特殊”的家庭正式发起捐助倡议,罗列了大概需要的物资;呼吁有能力的志愿者一起关爱这两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
因为协会一直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我的小店便成了协会的“大本营”,直至今日。倡议书发出之后,每天都有人往我店里送各种“爱心物资”,也让我看到了志愿者们火热的爱心。
当初有考虑到协会内部的能力有限,我便联系了平鲁区爱乐母婴连锁店,爱心满满的李伟同志当即决定为俩个孩子提供了优质奶瓶、大量幼儿奶粉与米粉等营养品,并安排三名店员加入青年志愿者行列。
经过5天的筹备,理事会成员以及志愿者们慷慨解囊,给这个家庭买了大量的生活物资,包括:
食物类:米、面、食用油、奶、水果、饼干……
日用类:洗漱品、书包、玩具、全新大人和孩子的衣服鞋袜、卫生纸、扫帚、拖布、水桶……
为了让协会正规化,我提前策划并打印了活动方案、捐赠清单、志愿者活动签到表。活动当天,参与活动的所有人签到后,赵乙给小伙伴们讲了接下来需要做的事、强调需要注意的事后(往后几年里的公益活动流程一直保持这样,直到协会入驻志愿汇)便带领队伍出发了。
把这些爱心物资送到了这个家庭后,20多个年轻人经过一上午的劳动——把一个遍地垃圾杂物,杂草丛生无法下脚的院子;到处是堆成山且沾有秽物的脏衣服,恶臭招的苍蝇成片、老鼠成群的屋子;俩个生活在“垃圾堆”里几近没有“人形”的孩子,改造成干净、整洁的模样。
期间志愿者男同志们有院子拔草的,去外面挑水的,铲垃圾的,扫院的;我给俩个孩子理了发,然后屋内女同志们给俩个孩子细心的洗了澡,换上带来的新衣服鞋袜。擦墙的、收拾垃圾的、把屋里所有的东西都擦洗了一气,用带来拖布和桶把地也拖的干干净净。一群20出头的年轻人,不怕脏,不嫌臭主动的做着各种活,这群青年志愿者们真的很美!参加过这次公益活动每个人都对这俩孩子以及她们的家庭记忆深刻。
前前后后这个“特殊”家我去过6次,之所以没有第7次,是因为有一天我听到俩个孩子和孩子们的姥爷在一场大火中……
第五章 热闹过后的低迷
经过两年多的公益活动,协会从最初的一二十人发展到八九十人。有活动的时候这群小伙伴们一起做公益,没活动的时候经常一起烧烤、广场健身、聚着聊天。
2016、2017这俩年中记忆深刻的活动还有以下三个:
一、元宵节“《国家》手语操”表演
二、给乡下捐衣物
三、“六·六向热节”紫晨广场志愿服务
每个志愿者穿“红马甲”的样子我都记得,尽管这八九十人中的绝大部分人已经由于各种原因不参加活动了。我的手机和电脑里至今存着4000多张关于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照片,这个数量一直保持增长。经常翻出来看看,很有感触。
在这里我想感谢之前一直为协会做宣传工作的“暴脾气”贾双叶同学,贾同学喜欢读书,喜欢摄影,每次活动又捐物资又出力,为协会以及志愿者们抓拍了许多很美的镜头。
感谢“小强”张军强同学,当时托关系为协会找的存放了两年“募捐物资”的房子,为协会解了燃眉之急。很有活力的一个小伙儿,介绍了好多年轻人加入协会。
特别表扬孟英与安艳君俩位大姐,这两位大姐自己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同时,把她们的孩子们也拉进了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中,这几个孩子们后期在公益活动中的表现一直很棒。
由于很多原因吧,协会在2017年后半年到2018年初出现了“用人荒”,以至于很多活动组织不起来,赵乙和我仿佛俩个“光杆司令”。写到这里有点不想写下去了,写作和做公益一样需要坚持。
这一年我加入了一个新的群体,便是当时任共青团平鲁区委副书记的史艳同志负责的——『青莲读书会·平鲁学习组』。与史艳一起做公益活动的同时,我也参加了许多次她组织的青莲读书会活动。关于读书的活动参加的多了,又结识了好多喜欢读书的人,在读书的环境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在2018年我重新拾起了『读书』这个使人受益终身的事。
再后来史艳同志由于工作调动,把『青莲读书会·平鲁学习组』交给我负责。这里王九九同学自我反省一下,因为青莲读书会这边的工作一直拖着没怎么去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史艳是个有爱心的人,在我们公益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贫困老人和孤寡儿童,她总是忍不住给“他们”几百块钱;尤其遇到了孤寡儿童后,好几次我看到史艳同志偷偷抹泪。
之所以在这里写到史艳,不单单只因为她是一个的爱心的人,(协会每一个志愿者都是有爱心的人)那是因为她还有另外一个更好的优点——她喜欢鼓励与赞扬别人。这段时间我听到这么一句话“每一个很小的成功与进步都值得被记录和赞扬” 感觉很有道理 。因为每一次小的成功与进步后的自我记录和得到及时赞扬,会让往后取得更大成功与更大进步的路上有不断的动力。鼓励与赞扬别人也是一种极致利他的表现,我认识的史艳就是这样:
在公益的路上她一直支持与鼓励着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这个团队,
在青莲读书会群里她赞扬每一个人乐于分享的书友。
感恩遇见!——公益路上的每一个人
第六章 “坚持”不单单是个词
听到别人对我们这个团队冷嘲热讽的时候;遇到有活动招募不够志愿者的时候;有人对我以及我在协会所做的全盘否定的时候。 我也有想过放弃,但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参与过的每一次公益活动,最重要的是背后那么多支持我的人。
做公益从最开始的爱好或者好奇,到后来成为一种习惯,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坚持” 不单单是个词,而是背后有那么多人的默默付出与支持。
这些付出有志愿者在公益活动中看起来很小的一个举动:有李智慧赤手给脏拖布拧水,有张玉红给受助贫困儿童洗脸,有赵艳给孤寡老人剪指甲,有每个志愿者在一件一件认真的整理募捐到的衣服的样子,有每个志愿者半夜12点在紫晨广场冒雨搬凳子的身影,有每次专程从市里风尘仆仆赶来参加活动的几个志愿者,还有协会的每一个志愿者的公益出勤与捐赠以及爱心会员单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每一次捐赠……
许许多多有爱心的人和每一个“爱心瞬间”组成了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这些年做的公益活动(原谅我不能一一的把这些人与瞬间都写出来,因为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瞬间”太多了)。
也有这些年王九九常接触到对协会长期支持的单位以及人员: 共青团平鲁区委前任书记郭有才、现任书记赵智慧、副书记王锐、前任副书记史艳以及团委全部工作人员对协会的大力支持,每年团委在协会去乡下寄宿制学校做公益活动时给留守儿童提供大量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等,给协会提供所有广告宣传物资等;平鲁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郭俊德、副部长李罡、主任边斌、赵文等宣传部的各位同志们的支持;为协会宣传报道的平鲁各媒体单位人员——平鲁电视台同志们,平鲁惠生活刘国君以及平鲁惠生活的工作人员;青莲读书会——平鲁学习组的书友们等等。
“一个人会走的很快,但一群人会走的更远”
有你们的付出与支持,协会才坚持了这么久;也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付出与支持,才会让我更坚信『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公益路上会走的更远。
第七章 我们有正规志愿者编号啦
之前一直有志愿者向我咨询“志愿者证”与志愿者注册的事,三年之久没有得到解决。所有加入协会的青年志愿者一直都是纸质登记表予以登记、存档。
2018年3月份的一天上午,协会里一直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年志愿者穆宏瑞的妈妈孟英(现任协会常务理事)再一次问起我“志愿者证”和“在线注册志愿者”的事,我觉得这个事情很有必要“解决”一下了。
经过一天的网上查找与对比,锁定了《志愿汇》。这个APP是最符合我们协会志愿者身份的公益平台。几经辗转联系到了平台上分管山西的工作人员,我给工作人员提供了协会的信息与多方沟通后,『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终于得以入驻共青团中央旗下的公益平台《志愿汇》。
平台上有了专属『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代码”——0043499,协会每个注册志愿者可以领取志愿者专属保险 ,每个注册志愿者有自己的“志愿者编号”,每个协会负责人可以发布公益活动,而且每次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可以签到、签退累计信用时数。需要“志愿者证”的可以申请由“志愿汇”和“中国银行”联名发行的“青年志愿注册证”——永久免年费的信用卡。
在学习并熟悉平台的系统操作后,马上给协会的所有青年志愿者都完成注册登记。至2020年4月22日协会在线注册青年志愿者332人,全国排名第3454名,累计签到活动时数13573小时、荣誉时数3879小时,协会每年组织公益活动30多场,全朔州市社会公益组织排名第一。
2018年朔州市电视台《大家谈》栏目对协会做过俩次专访,2019年1月16日《山西青年报》对协会做过整版专题报道。
第八章 与乡下留守儿童过“六一”
关爱贫困青少年儿童一直是协会做的事,这些年,协会累计帮助过多少孩子们?累计为孩子们募捐过多少“爱心物资”?我也没有做过专门的统计汇总,只是在每一次做活动的时候,因为要购买或募捐物资统计一下人数。只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们一样,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不求他们有所“回报”,但求他们健康长大。
与好多次公益活动一样,去平鲁乡下看望贫困青少年儿童也是“偶然”遇到,其实这样的偶然有着必然性,因为我们是当地最大的——纯公益性协会。到现在“关爱青少年儿童”已经成了『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年必做的公益项目:有全国性的为贫困山区在校青少年儿童募捐《免费午餐》,也有地方性的——到乡下寄宿制学校带“爱心物资”与孩子们一起过“六一”、“中秋节”去乡下贫困青少年学生家里送月饼等“爱心食品”。
“偶然”是发生在2018年4月下旬的一个中午,头两天刚与平鲁区图书馆做完『4·23世界读书日』广场赠书活动。午饭期间,有人联系我,说是向阳堡乡钟牌村有在“平鲁区北坪小学”上学的兄弟俩家庭特别贫困,想让协会给孩子们募捐点换季衣服。
得知这一信息后,当天下午我便联系赵乙与纪芳同去钟牌村这两个孩子们的家里实地考察。在村委会干部的带领下,找到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眼睛有残疾的农民。孩子们的父亲带我们到他家里看了一下,在家里又见到了孩子们的母亲——下肢小儿麻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这个家庭虽已是建档贫困户,但俩个正在读书的半大孩子让他们的生活依然是捉襟见肘。得知两个孩子正在学校上学中,我们又驱车到了学校。
在学校见到了这两个孩子,果然穿的很脏,很旧。在与学校李校长的交流后,又见到了同样是家庭很困难的另外的两个孩子——一个是父亲去世,母亲不知所去的12岁小男孩,一个父母双亡不愿意去孤儿院的10岁小女孩。
这4个孩子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脏而且不合身,鞋子更是不忍直视。事实上这个学校一共37个孩子,其他孩子们家庭也是很一般,只是比起这4个孩子来说,他们都来自正常的农民家庭。
由于先前协会那几日有其它公益活动,针对“北坪小学”的募捐活动推后到了5月初。
2018年5月3日协会发起了对“北坪小学”贫困学生的募捐。经过4天的募捐,来自协会内部以及『青莲读书会·平鲁学习组』和团委、爱心会员单位“平鲁美雅口腔医院”、“中国银行平鲁支行”的爱心物资,全部到位。
5月7日,组织人员到学校看望这群孩子们,带的爱心物资大概有:协会和“中国银行平鲁支行”为4个特困生买的多套全新衣服,鞋袜;时任团委书记郭有才给学校孩子们提供的全新的37个书包和笔袋、钢笔、铅笔、套尺、摇臂转笔刀、日记本等等各37套;美雅口腔医院提供的37套口腔护理套具(包括多支牙刷、牙膏、牙桶),并为37个学生现场检查了口腔健康,并讲了如何正确刷牙等口腔健康知识;读书会的书友给几个学习好的孩子提供的图书。
这个活动做完后,又有人联系到我,同为平鲁乡下寄宿制学校的——向阳堡小学的老师刘翠。刘翠极力邀请我们到她任教的学校看看,看看学校里的贫困留守学生。经过两次的实地考察,发现这个学校大部分孩子们的家庭情况也很惨,不是单亲家庭就是父亲过世后母亲离家出走,还有父母有残疾的。此时值得欣慰的是平鲁区所有下乡寄宿制小学里的学生,学校免费提供食宿。每到放假的时候,学校的韩校长都会把住偏远村的孩子开车送到家,韩校长跟我们形容了他所见到的“家徒四壁”。
记忆深刻的是,有一个小男孩因为家庭环境造成性格孤僻,一个人躲在教学楼的暗井里,任刘翠老师怎么喊也不愿意出来。还有两个小姑娘,学习都很好,家住偏远山村(中秋节我们去看望过),谈及家庭的时候都在抹泪。
活动日期定到了2018年“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协会的爱心会员单位——源生泰电商平台张永亮总经理给学校免费提供了一年的优质食用亚麻籽油,并在往后“中秋节”为几个贫困家庭送去月饼等食品;协会的志愿者给学生们募捐了一些学习用具,并在六一儿童节和孩子们一起互动做了游戏、表演了节目;赵乙和志愿者王建芳在活动当天,给孩子们联系了一个城里的外教和孩子们英语互动,就这样我们陪这群孩子们过了一个“六一儿童节”。
2019年协会在白堂乡寄宿制学校过的“六一”,现任共青团平鲁区委书记赵智慧给孩子们提供了18个新书包以及18套文具、日记本等学习用品,赵乙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买的19套全新玩具,青莲读书会的书友赵新婕给低年级的女孩子做的30多个精美手工发卡。
“成长路上爱心相伴,公益路上你我共行”
第九章 “腊八节”关爱环卫工人
带领协会走过这么多年,好多公益活动成了“特定项目”。我们的“存在”,虽然不能帮助弱势群体解决根本上的困难,但至少会让这个塞北的小城以及受助人群感到一丝丝“别样”的温暖。
每当冬天的时候,看到环卫工人在寒风大雪中清理的脚下的街道,心里总是不免泛起一丝怜悯。大部分的环卫工人都很年长,我相信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反正我肯定不愿意让我的父母去做这样的工作。在这里我并不是看不起环卫工人,因为他们真的很辛苦。切勿抬杠!
2017年我们在平鲁区沿街商铺为环卫工人设了50多个“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提供歇脚、遮雨避寒,提供热饮水。
戊戌狗年“腊八节”前,响应《志愿汇》“浓情腊八,爱暖中华”的全国联动公益项目。协会内部“自筹”在腊八节当天凌晨五点半为平鲁区沿街环卫工人提供了60份热乎乎的“爱心腊八粥”。
己亥猪年,腊月初八前,协会内部“自筹”为环卫工人购买100份“保暖连耳口罩”,100副保暖手套。,100份“爱心腊八粥”。
腊八节当天,凌晨五点半,30多名志愿者早早的聚集到了熬粥集合点——平鲁一品汤快餐店。考虑到上一年在“烧饼铺”订的腊八粥有一点稀,便提前与“一品汤”兰老板沟通后,热心的兰老板在协会订制的100份“爱心腊八粥”里专门加了大量的去核红枣、蜜枣、葡萄干。
待粥熬好后,众人把粥分装在提前买好的餐盒中,连同“口罩”“手套”装箱,分为10组,驱车及时的发放到“已经工作中”的环卫工人手中。由于提前分工明确,不到一个小时100份“爱心”全部送出。
关爱环卫工人的公益活动,我们协会会一直做下去,也没有太多理由,就是觉得他们辛苦。
第十章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庚子鼠年,还没来得及沉浸在过年喜庆的气氛中,“新冠”便肆虐的来了。
2020年1月31日中午,志愿者田秀萍联系我说:有个朋友想通过协会为平鲁区“防控疫情”一线人员捐5000个“非一次性”口罩。
在小田的引荐下,见到这个要为家乡捐“口罩”的爱心青年——温泉树,一番交谈后,这个年轻人的爱心觉悟之高,让我大为震惊。我便决定志愿者协会不能光参与“捐口罩”,协会自己也需要来一次本土防控疫情的“募捐”。
2020年2月1日协会内部发出“抗击疫情,你我共行”的募捐倡议书后,由于当时全国市场上的“防护”口罩已经很难买到,或者价格高的离谱。在口罩难求的情况下,理事会开会后,决定募捐关于“新冠”疫情防控的其它有效防护物资。首选消毒液、消毒洗手液、消毒湿巾。谁知当时的消毒液也成了“紧缺品”,协会的志愿者们也买不到这些物资。便纷纷转账给我,让我代表协会给家乡一线的“防控疫情”人员代买有关疫情防护的物资。 24小时后,志愿者们50、100、200、300、500、1000元的筹到“代买资金”4720元。
经过多方打听,托关系从太原让人代买到消毒液300瓶,连夜从朔州拉回平鲁。又陆续采购了洗手液和消毒湿巾。
考虑到,募捐到的物资达不到“医用”级别,所以这些物资,就只用于“防控疫情”一线“非医护”的人员防护——包括一线交警、一线物业人员、一线环卫工人。
经过3天的募捐与采购,『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平鲁区率先为家乡“疫情防控”募捐到:
“非一次性防护”口罩5000个
一次性口罩100个
消毒液309瓶
消毒洗手液200桶
消毒湿巾1080包
以上物资在2020年2月4日上午全部交到平鲁防控疫情一线交警、物业工作人员、一线环卫工人手中。(此时协会内部募捐还在进行时)
对此活动经平鲁电视台、《平鲁惠生活》、《朔州那些事》报道后,协会也收到了社会上的捐款,加上协会内部同时进行的捐款。时至2020年2月11日“募捐”结束,『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又为“防控新冠疫情”募捐到现金9600元。
在咨询过『平鲁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后,全部捐入『平鲁区红十字会』的账户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这一片黄土地爱在心上,圣土,热土,故土,我的家乡。
这一群年轻人散发光芒,热心,爱心,用心,大爱无疆!
2020年4月22日21:30完结
尾记
文章写到结束了,而我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2020年『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已经举办公益活动10场,期间新组建了《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会》,公益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简介:
王九九
原名:王志权 平鲁人
平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
山西省读书援助会副秘书长
青莲读书会·平鲁学习组负责人
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火炬传递”平鲁站火炬手
平鲁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
爱好:公益 读书 写作 喝茶 骑行 游泳 滑雪
职业:验光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