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够聪明,每每听着学霸分享游戏中学习,心里总是说不出的羡慕。而羡慕往往会转变成俗人的渴望。而我,就是俗人,就想提升自己,向牛人的方向靠得近一点……
记得有次考试报名前(考试科目由自己在网上报名,科目1至4科由自己决定),朋友很自然地劝慰说报四科,很感谢我的这几个朋友让我鼓足勇气从原计划的两科变成了四科。因为这是跨出去的第一步。
说实话,考前工作上的事情特别多,甚至考前的三天,晚上都还在加班加点整资料。报名并不等于考过了,两者之间还间隔着备考与考试不是?既然已经报名了,帽子已经扔出去了。时间越短越需要跟上节奏不是?于是乎,我开启了比工作更忙的封闭式备考模式——
首先,我简要分析了一下要考的科目,快速得出以下结论:
四科之中,管理学原理是曾经学过的,还有一定的熟悉度,耗时:最少;
另外两科企业经营战略与组织行为学有相关性,可配合,耗时:中;
质量管理,没学过,暂定耗时:多。
接下来——
考前三天,管理学原理,过书本目录大纲;
考前两天,白天午饭后,晚饭后,我开启了刷题模式:管理学原理、企业经营战略(为避免知识混淆,组织行为学暂时未看);
考前一天,白天再刷第一天考试要考的两科。基本确定:保二;晚饭后,看组织行为学目录框架,刷题;
考试第一天,我选择坐地铁,因为路途中我可以再度复习;上午考完,中午看下一科;下午考完,晚上看第二天要考的,基本策略:保二、追三、跳四。
印象最深的是质量管理这科。因为刷题之后分数一估,基本过不了,重点分数在计算题。睡觉到凌晨5点居然睡不着了,脑袋里面就一个想法:反正是要考的,与其用表面的形式感动自己,不如踏踏实实再努力一把(现在想想,其实就是当时睡不着了,哈哈~)。
总之,就是5点起床了,把历年计算题归纳一起看了,然后把公式记住了,然后考试时,试卷一到手,首先翻到最后从计算题开始做起,为啥?因为俺们怕忘了呀(尴尬)……
还有个小窍门:背重点时,不要一字不漏地死记硬背,相反,看着问题,先自己按自己的逻辑与理解给出答案,然后再与参考答案相印证,记漏点反而印象深刻,现在的考试已经讲究人性化的实用逻辑,有一些题其实按逻辑思路答题就可以了。
最终结果,果然质量管理分数最低,不过大题拿到,也过了,实现了跳四。
事后想想,那一周,时间真真是紧过上班N倍,记忆犹新啊。痛并快乐的体会:
用真实的脚印谱写自己的勋章——
喜欢这样的自己,也记录分享给向着自己目标努力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3394514/7cc6f7296bfb4b5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