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慨叹教育的失败,怪社会,怪学校,怪老师,却唯独没有怪自己。好像教育就是把孩子往学校一丢,剩下的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
很多家长会说,我哪儿有不管啊,接娃放学了,得一刻不停地送到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一步不能离开,要在门口候着。回家了,还得辅导作业,做各种手工。真是拿人当牲口使,可就是牲口,也不带这么连轴转的啊。
乍一看,好像的确是那么回事儿。娃累,家长上了一天班,还得这个那个的陪着,更累!
实际上,仔细想想,我们仍是将教育的大部分扔给了老师,扔给了别人,而我们也乐得偷个懒,觅个一身轻松。
我不是教育理论家,也不会讲大道理。只说我跟大宝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如假包换。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也让我很受启发。
我的大宝不是那种特别能说会道的孩子,虽然在家里活泼开朗,上窜下跳,叽叽喳喳,但在幼儿园话不多,交到的新朋友也很少。
他放学回家喜欢缠着我给他讲故事,而且总是同一本书,里面的同一个故事——《三只小猪的故事》。
我也得佩服自己的好性子,大宝让讲,就讲吧。换着花样的讲,愣是把三只小猪的故事,讲成了大灰狼发挥聪明才智智擒三只小猪、抱得猪肉回家、犒劳狼妈和狼崽的故事,一匹勤劳、机智又不言放弃的顾家大灰狼的形象呼之欲出。
后来我跟大宝说,不能老是爸爸一个人讲,你就听着,你也得讲给爸爸听。大宝开始不肯,说他不会讲。我说那我讲两遍,你讲一遍。终于,在无数次的鼓励加鼓动下,大宝开口讲了三只小猪的故事。
让我吃惊的是,从没给我讲过的大宝,居然一口气、不间断的讲完了这个故事。
我开心的直冲大宝竖拇指,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婆,老婆对大宝又是一阵竖拇指。
这件事按道理也就到此结束了,我接着讲我的故事,大宝也应该会讲更多的故事。
可是,有一天早上,我把大宝送到幼儿园,回来的路上,老师给我发了条微信,问我是不是给大宝报名了他们班的讲故事比赛,我说没有啊,老师说她知道了。
我以为我跟老师说了没报名,老师应该不会让他参加。
再次让我吃惊的是,昨晚大宝回家跟我说,今天他在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了。我问讲的三只小猪的故事?他说是的。我说讲完了同学们给你鼓掌没。他说同学们和老师都鼓掌了。我又问你们班一共几个小朋友讲了,他说有谁有谁。我一听五个小朋友。
我赶紧微信问老师详细的情况,老师说大宝自己给自己报名了讲故事比赛,而且讲得很不错。
我听了高兴之余,也悟出一个简单的道理。家长的身体力行是如此的重要,而家长身体力行对孩子的影响又是如此的不易觉察,就在这种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讲述中,潜移默化在一丁点一丁点的发生。
我讲得烂熟,大宝听得烂熟,从大宝听得烂熟再到他讲出来,只需要一点时间,再加上一点鼓励。
我又想到了我教大宝读《三字经》的事情。小孩子你想教他,一得注意方式方法,他感兴趣才行,想让小孩跟大人一样乖乖的坐在那里听你讲,很难。所以,我只能自己先背熟了,然后逮着空就哇啦哇啦的念。结果是,大宝现在也能背大半本《三字经》,还时不时的问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就趁机给他解释。
就这《三字经》,里面不有句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就看的出,对孩子的教育,充其量父母和老师是一半一半,家里靠父母,学校靠老师,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
老师的教学我们左右不了,我们只能决定我们怎么去教孩子。而教学的最好方式无过于身体力行,父母怎么说怎么做,孩子往往也会这么说这么去做。
我们老觉得教育失败的原因,撇开教育本身不谈,其实也是我们家长的失败。
我们想让孩子听话,想让孩子孝顺,而我们在做着违逆父母、顶撞父母的言行举止,却异想天开的希望孩子能孝敬我们。
冬天了,烧好的饭菜容易冷,老婆会让大宝先吃,外婆和我们随后才吃。
其实,基本的餐桌礼仪是要大家伙都上桌了,老人家先动筷子,晚辈们才能开吃。
大宝先吃,长期发展下去,就会让他觉得这么做是理所当然的,他排第一,父母外婆排后面。
所以,我和老婆商量,尊老爱幼要在平时的生活细节中体现,餐桌礼仪必须要从小培养。
我们自己的碗里一粒米不剩,孩子的碗里才可能干干净净。这比单纯的教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有用的多。
俗话讲的“居移气,养移体”,也正是这个意思。
而父母的身体力行,才是最重要的那个“居”和“养”。
更重要的,父母教孩子,其实也是在教自己,是我们重新学习、回炉深造、提升自己的难得机会。
学无止境,我们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也就是找到了自身的毛病,我们改了,才不会让“孩子茁壮成长”变成一句空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