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听到台湾心灵导师赖佩霞的一个演讲,有一段:“如果你充满哀伤,你的孩子敢快乐吗?要知道这时候的快乐,形同一种背叛,孩子根本无法忍受这样的罪恶感!你骂孩子是因为你爱他?还是因为你情绪管理不好?”我小时候仅有的几张照片都是皱眉头的,知道自己的底层代码已经这样了,可孩子呢?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爸爸爱妈妈,其实更好的是爸妈之间相互爱慕理解支持。父母的情感交流模式直接形成孩子的底层代码,家庭气氛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的。既然不打算离婚,努力一次吧。
于是放下所学的知识,不再丈量他的不好,开始尝试找他身上的优点,比如他虽然内向,但从来不会寻衅滋事,也不会吸烟喝酒,下班准时回家等等。当时看上他也是觉得他的灵魂很干净,单纯。
对他不满的想法,尽量静下心来试着用张德芬的一念之转,发现事实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糟,而且我所谓的对他的关心,都是建立在自我中心的基础上的。比如他不吃早餐,我很愤怒。深层原因竟是想到如果他的身体垮了,遭殃的是我,而不是出于真正的无条件的爱。一念之转我是2009年读的,当时读了很震惊也感觉凡事都要一体两面的看。但具体到柴米油盐,就忘乎所以,抓住痛处反复咀嚼。情绪模式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触发,行成固化的自动反应机制,必须带着很大的觉察才能抽丝剥茧的打破,所谓道可顿悟事须渐修,如李老师说的,入门后还有门,一层层的打开,见到不同的风景。同一个方法和知识,不同的心境,领悟也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