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而后发

作者: 奋斗的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4-04-01 12:44 被阅读0次

忍耐不易,忍辱更不易。忍辱比忍耐有更深的层次。忍耐,是别人对你无意识的伤害,或者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伤害你。忍辱,是别人针对你处处为难你,打压你,辱没你。如果是你的上级辱你,他能更好的针对你,你会更难受。

下文讲了很多道理,说明为什么要忍,但是,如果你真到了那个地步,又有多少人能忍,就算有的人能忍,他就是龙吗?不一定,有的人能忍就是忍受,不会自我激励,自我加压,让自己更争气。如果一个人不光能忍耐、忍辱,他还能在那种处处不如意的情况独自努力,默默的更加卖力的前行,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就算他是你的上级,他也不会一辈子是你的上级。

想想勾践的卧薪尝胆、韩信的胯下之辱、司马迁的宫刑之辱,曾国藩的无立足之地才回到老家…为什么他们最后能够取得胜利,因为他们从不放弃,总是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想想这样的环境如果都能坚持并不断努力,最后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人生的下半段路还有什么坚持不下去,还有怕什么坎坷,还会遇到什么坎坷。没有过人之才,就不断努力,不能如愿,就更加努力,让看不起你的人刮不相看,生命是自己的,人生也是自己的,只要自己对自己不放弃,人生总会有很多可能,只要不断努力,我相信总会拨云见日,直到海阔天空。

我们平时所说的忍,即是忍耐。忍耐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缺少忍耐常常使事情难以圆满解决,甚至会因一时愤怒酿成大错或大祸,这在现实生活中绝非少见。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人在盛怒下常常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他说:“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培根则告诫道:“无论你怎么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忍耐是保全人生的一种谋略,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风物长宜放眼量。忍耐是一种弹性前进策略,它是人生的延长线,就像战争中的防御和后退有时恰恰是赢得胜利的一种必要准备。

“忍字心头一把刀”,不是意志极坚强者,很难能把这个写起来极简单的字做到位。而一旦做到位了,那他的一生事业一般来讲都会是别有天地。比如唐宣宗,便是其中一位。

在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三朝皇叔李忱的地位既微妙又尴尬,他只能以黄老之道韬光养晦,装傻弄痴。尽管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但光王的特殊身份,还是让他逃避不了侄儿们猜忌、排斥、挤压的命运。文宗、武宗两位皇帝更是对他心存芥蒂,非但不以礼相待,还想方设法地迫害他。841年,唐武宗登基时,李忱为避祸全身,便“寻请为僧,行游江表间”,远离了是非之地。应该说,李忱当时作出的这一抉择,当属达人知命的明智之举。而流放底层,阅尽人世沧桑,也为他将来修成大器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法号“琼俊”的李忱虽然隐居于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但他并没有一心向佛,忘却心中之志。握瑾怀瑜的他,效法孔明抱膝于隆中、太公钓闲于渭水,准备待时而动。在唐武宗统治的6年间,他不停地通过秘密渠道打探宫内情况,积极从事夺权的活动,以实现“归去宿龙宫”的宿愿。

虽然他一直隐藏自己的这一志向,在福建境内的天竺山真寂寺的三年间,言行谨慎,不露端倪。但在一次与当时的名僧黄蘖和尚观瀑吟联时,他那深藏于心的雄才大略却通过一联对表露无遗。

一日,两人在山中闲话,面对悬崖峭壁上的一条飞瀑,黄蘖来了雅兴,对李忱说道:“我得一上联,看你能否接下联。”李忱也兴致盎然,说道:“你道来我听,我必对得上。”黄蘖于是吟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几乎是脱口而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黄蘖听了,对其赞赏有加。

没有深沉的寂寞,哪有动地的长歌?李忱就像那瀑布,经历“千岩万壑不辞劳”的艰险后,终将飞珠溅玉、石破天惊。846年,深谙权谋、忍辱负重的李忱果然在太监们的拥戴下,从侄儿手中夺过大位,成为唐宣宗,时年37岁。由于他长期在民间阅世读人,深知黎民疾苦,故躬行节俭,虚怀纳谏,颇有作为,号称“大中之治”。

李忱能忍人所不能忍,终于忍而后发,摆脱了曾经的屈辱,并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可见要做大事,要成大事,关键在于一个“忍”字。

生活中我们同样要有忍耐精神,因为人生纷扰不断,若总以“得理不饶人”的心态去面对,自然会让自己处于一种孤立的境地,因此,我们都应该学会忍耐。

生活中有些事情或许你永远不会习惯,但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地过下去,所以你必须学会忍耐。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你就必须忍耐、适应,等一切都过去了,剩下的就是美好了。

当然,忍耐不是单纯的品格个性,它是一种谋略。善于利用忍耐有助于事态向好的方面发展,反之就会恶化,所以说忍耐并不是逆来顺受,屈服于命运。生活的艰辛在人们的心中埋下了太多的隐痛,忍耐却可使人相信,风雨过后必见彩虹。忍耐虽然仅仅是佛家的“忍”中智慧之一,但若能融会贯通,足以叫常人受用一生。

能够拥有“生忍”,就具备面对生活的勇气;能够拥有“法忍”,就具备斩除烦恼的力量;能够拥有“无生法忍”,则到达了处处桃源净土自由自在的世界。

潜龙之所以最后能变成飞龙在天,在于当它还在渊时能够忍,忍住一切,潜心修炼。生命的历程中存在着无数的苦难,身处苦难的过程需要忍,度过苦难的过程也要忍。忍过万般痛苦,我们的人生也就如海如山,境界无涯,成功便不远了。

世间什么力量最大?忍辱的力量最大。拳头刀枪,使人畏惧,但不能服人,唯有忍辱才能感化强者。

忍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让世间的事物形态得以改变。这就好比水是忍耐的,但流水的力量最大,洪水泛滥,冲坝决堤,水滴石穿,磨圆石棱……

忍辱的力量更是无畏的,它能让弱者不畏强敌,养精蓄锐,逐渐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最后伺机出动,打败强者,获得成功。

世界是不圆满的,不圆满就会有不如意,不如意就会有辱。在佛家看来,一切不如意就是辱,一切痛苦就是辱。

那么,受辱的后果是什么?是嗔心。嗔是一切逆境上发生的憎恚心,为恶业的根本。当一个人的嗔恨心来的时候,他的无明怒火就把自己烧得不行、坐立不安了,此时此刻说出来的话或做出来的事情,都会伤害到别人。

忍辱就是治嗔恨心的。《金刚经》说一切法行成于忍,无忍辱则布施持戒均不能成就,可见忍辱的重要性了。大德高僧们认为“忍耐”与六度的“忍辱”是不同的,忍辱是没有“人相”“我相”,忍耐则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其实忍耐也未尝不可。既然不能轻易地忍辱,就把辱拿回去,慢慢研究,看看这个辱是什么东西。很多时候,在我们想研究的时候,根本就找不到辱了。

忍辱是比忍耐更深的层次。

相关文章

  • 存在备忘录中舍不得删的那些话2

    “人忍一时而后发的是圣人,忍一世而不发的…”周夫子很严肃地道:“是王八。” ...

  • 激而后发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是《学...

  • 忬·驽马篇

    驽马篇 千里骐骥,枉善于驰。 骈死槽枥,食者不识。 或作异动,即遇鞭笞。 忍而后发,驽马先知。 无鞭奋蹄,...

  • 深耕笃行而后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似乎就是青春理想振翅高飞的模样。当涓涓水花拍打着奔聚大海,当九层之台高高累起,当...

  • 发与声,而后作

    午后,天气有些闷热了,我晕乎乎的走在上学的路上。旁边小孩的嬉笑,家长的谆谆教导,商贩的吆喝声,在常人看来再正常不过...

  • 厚积而后薄发

    这两天和单位同事在上级单位加班,中途聊天,觉得果然人不可貌相。 同事是男生,家境优渥,本人名校研究生,叔婶都在上级...

  • 有些事就得自己做个了断 好比那落在梳妆台上的碎发 断发而后短发 心情而后过瘾 外在无关美好 此次断发纯属脑回路故障

  •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家有没有发...

  • 让你永远不发火的秘诀

    1.静,少说话,多倾听,凡事三思而后行。 2.平,平凡,平淡,平衡。 3.忍,忍,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

  • 降魔之剑:

    宝剑在刀鞘里呼啸,怒火在胸膛中燃烧,拳头在咬紧着牙关,导火线已经点燃,硝烟密布一触既发,忍,忍,忍,忍无可忍。 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忍而后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up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