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所放弃的使用该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比如,要选择A,就必须放弃B,那么B就是A的“机会成本”。当然,“机会成本”属于一种隐性成本,不一定能通过某些工具直接计算出来。
机会成本理论是西方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这个理论的成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这一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相结合无论是对微观经济分析还是对宏观经济分析都是十分有用的。当机会成本低于我们实际运用时,人们在心里上就会得到超级的满足感。合理运用机会成本理论,会使我们获得更大的快乐。用一句广告语就是用最少的钱过更好的生活。
机会成本理论早在二千多年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提出来了,只是没有叫出名字罢了。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盂子的话在告诫人们要重义,宁可舍生取义,但是人们往往忘记了这本来的意思,却津津乐道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虽然,这也是一个真理。放弃鱼取熊掌,鱼就是机会成本,同样放弃熊掌取鱼,熊掌便是机会成本。人不能太贪心,事情不可能让一个人占尽便宜,有所得必有所失,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次要的而顾着重要的。
在投资理财中,对“机会成本”的把握和思考尤为重要。举个例子:假设你有10万闲置资金并在买货币基金还是炒股之间举棋不定,那么如果选择了货币基金,那股票的高收益就是“机会成本”;而如果选择股票,那货币基金的稳定性与流动性就成了“机会成本”。所以如何选择,就要看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偏好了。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对各类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决定当然也会有所不同。再比如,10年前有30万可以用来投资,那些早早买房的,对比其他的投资渠道,就是节省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也告诉我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判断,自己做决策,不能盲目跟风。某种程度上,“机会成本”决定了我们过什么样的人生。
其实并不是做投资如此,工作、生活亦如是,我们的许多日常行为都会产生“机会成本”,而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执着于这些“机会成本”,艰难地做出选择,甚至会选择好某项后,后悔莫及,悔不当初。这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处世方式,令我们难以做出有远见的决策,更甚者,会让我们错失一次又一次改变现状的机会,郁郁寡欢而犹豫不决。比如你明知目前的工作,不仅一眼就能看到头,还特无聊,依然不愿重重新选择,而是眼睁睁在原地看着它变成现实。再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了独立、自由的单身生活。因为择偶的标准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遵从自己的内心,她们“宁缺毋滥”!然而,有得必有失,当目标锁定“高富帅”时,可能就会错过“有趣的灵魂”;而“有趣的灵魂”却可能家徒四壁、相貌平平。
每种选择,都有成本。我们每个人这一生中都会不断地面临选择,做选择的时候抛出硬币的每一面,都不知道被遮盖的另一面,未来会发生什么。天下永远没有后悔药,时间也永远不可能倒转,在我们做选择时,都会产生机会成本。但当我们心怀感恩,随遇而安,懂得见好就收时,你的机会成本永远是最低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