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亲子教育慧爱佳儿
品格教育:此处“无为”胜“有为”

品格教育:此处“无为”胜“有为”

作者: 饼干麻麻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11:06 被阅读20次

    继续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本文分享书中关于“品格教育”的内容。

    对孩子的教育包括知识的传递和良好品格的养成,知识教育多在学校完成,而在长年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教育对孩子品格的养成并未足够重视,至少不能与知识教育相提并论。而不论什么时候,家庭教育中都必须重视品格教育。一个人的人格建全,品行端正,比是否拥有足够的知识更加重要。

    那么,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品格教育呢?尹老师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原则:“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影响一生。”

    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身教,大人的一言一行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形成示范。每一个小孩的成长过程都是不断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过程,尤其是品格教育,一味的抽象说教并不能给孩子带来深刻的体会,反而是成人的一举一动会成为孩子品格的导向。

    例如在成人眼中,孩子说谎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品格问题,是孩子“学坏了”,“不听话了”,但在尹老师看来,孩子说谎的症结往往在父母身上。

    如果说某个孩子有说谎的坏毛病,这一定是他的成长环境出了什么问题。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

    很多人习惯把儿童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习惯指责孩子;可我从自己及他人的经历中真切地看到,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扮演着“永远正确”的角色,让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要求,却从不反省自己的作为和教育方式,反而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批评、苛责,甚至使用暴力。然而家长这些过激的反应并不能促使孩子向好的方向转变,其结果,要么会让孩子失去主动调整的机会和动力,要么会迫使孩子的问题更为极端。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什么事情没做好,只让他感受因此带来的不便,就已经够了。孩子每有一种失误,感受到失误带来的不便或损失,才会产生相应的调整需求,就像渴了自然想喝水一样。这种调整需求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

    孩子的弱点如果总是通过大人的操纵去克服,那所谓“克服”就是不存在的虚幻,只能叫做屈服。屈服是不会成为孩子自我认可的一部分的,只要有机会,他就不再想屈服,就要从约束中挣脱出来。

    尹老师认为,好的家长应该把调整的主动性还给孩子,而不是用批评的方式强迫他们改正。

    帮助孩子想一些预防方案比批评有效得多。如果孩子真有一个毛病无法改变,只要问题不是太大,可以随他去。

    用“理解”和“办法”都解决不了的毛病,用“批评”一般来说也解决不了。

    “永远正确”的家长放下自我中心念头,他不是降低了自己,而是推开生命的另一扇窗户,阳光会照进来,洒满孩子和自己的世界。走出永远正确的幻境,就是开始走出失败的厄运。

    除了要学会用理解、包容和自我反思来对待孩子品格上出现的瑕疵,家长也需要正确地认识“奖励”。的确,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进行奖励是一个不错的激励手段,但把奖励当成诱饵,或是滥用物质奖励,都会破坏孩子单纯的上进心。

    把奖励当作学习的诱饵提出来,是一种成人要求儿童以成绩回报自己的行贿手段。它让孩子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却把心思用在如何换取奖品、如何讨家长欢心上。这让孩子的心总是悬浮在半空,患得患失,虚荣浮躁,学习上很难有心无旁骛、脚踏实地的状态。

    尹老师还特别指出了物质奖励的副作用。首先,它转移了孩子的学习目的。其次,它破坏了孩子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再次,它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情绪。事实上,不管是对孩子不良品格的呵斥、批评,还是对良好品格的物质奖励,都是成人在不自觉地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操控。

    在孩子的品格教育中,家长的“无为”比“有为”更重要。所谓“无为”是指不刻意“修正”孩子的行为,不对孩子有所“作为”,而把目光拉回到自己身上,反思自己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的问题,把“修正”孩子行为的机会和空间留给孩子自己。要知道: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家长的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要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诱惑,而不是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要用“人性”来体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如果家长在和他的相处中很体贴他,他也会反过来以他的“懂事”和“听话”回报家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格教育:此处“无为”胜“有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ld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