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线城市的一位朋友告诉说:最近跳槽到一家齿科经营连锁加盟店做店长。我听了不禁惊诧,要知道她可是做了22年销售的绩优,而且已经晋升到一定级别了,收入虽不是每月特别稳定,但也能保持在平均线以上不少,是很多普通打工者望尘莫及的,究其原因是她去年9月开学季前将俩孩子送出Guo上学,最早是打算去陪读的,由于她本人手续没办好,就只好按照临时政策允许,把两个孩子先送过去,自己回来等待时机。
有人说现在所有事情都在变化中,不变只是相对的,变化才是绝对的。朋友也是在此期间觉得既然打算去陪读,就不要占着原来销售的的工作位置又不能全身心投入,最后落个德不配位的话柄。
也就是在这几个月等待期间,她自己又有了新的想法,而且那面反馈回来的消息说十五六岁的大闺女基本已经适应,只有小三岁的儿子待着还有些困难,毕竟年龄有些小,逐改变计划想把小的接回来,再稍等几年考虑不迟,这样她自己觉的像现在一样彷徨着不是事儿,实际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人就是这样,没定下心时总是六神无主,一旦思考成熟便会付诸行动,于是各种网上搜索,发动以前积累的人脉,求助转介等方式,开始一轮又一轮的求职搜索行动,终于有这家齿科连锁看好她的个人经历和工作经验,而且特别重视她的销售管理能力,经过几轮口试面试和基本能力测试,最终聘用了她,至此不惑之年的她在意料之外来了一次华丽转身,事实证明只要想法切合实际,任何时间开始都不算晚。
新行业、新岗位、新业务对一个大跨度的从业者来说一定是一场严俊考验,她的职场经验告诉她想轻松拿下这份工作并不是易事,必须投入全身心的智慧和精力,踏实学习,勇于实践,于是她在机构附近租住了一家简单到只供晚间睡觉的公寓,几顿饭自行简单解决,其他时间全部投入新工作岗位。这样的选择是她自己反复考虑作出的决定,不后悔勉强。开弓没有回头箭,动力来自家庭的刚性开支需求和个人价值实现。
无独有偶,同样是一线城市的一位朋友的女儿,(只不过这位是南,上一位是北)从事金融工作也有十年时间,眼看今年孩子要上小学了,以前的公司体制考查的是业绩,工作时间机制灵活很不规律,而且收入与业绩挂钩虽说也不错,但并不稳定,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全权考虑家庭利益了。不同的是她并没有裸辞,而是骑驴看马,终究也找到了相对心仪的工作,具体从事一家体制内和对外相关项目的对接业务,时间相对规律,亦解决了家庭关于孩子上学的主要矛盾。
这两件事情说明在大家普遍认为工作难找,压力大,不能轻易跳槽的论断并不绝对,而实际是根据人们所面临的客观环境(所在城市地域不同)个人学历、实践经验、能力及从事职业不同等条件,在激烈的竞争中总能优者胜出,从而获取不同的机会。比方我所在的二线城市,还有我身边的同事具有跳槽想法的人少之又少,倒是有面临被动被所在单位边缘和优化的可能,甚至有的惶惶不可终日,感觉危机四伏的都有。
每个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上看跳槽一定有不同的视角结论,那就是根据自己所在的环境、从事的职业、对未来发展的预判、还有眼下自己面临的主要矛盾等等综合因素考虑,既不可畏难固守,也不可盲目异动,至于说法看法最终也都要落实在有想法的个体身上,全面衡量,利弊考虑清楚任何时候都是有道理的,如若想既不担风险又期盼获得更丰厚报酬那就要看各种条件是否具备,还要加上运气助力才有可能实现,否则,只能被动地等着被动淘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