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开创了大宋王朝。
当时的大宋并不是中国唯一的政权,它的四周还有好几个割据势力,它们有的已经自立称帝,有的虽然表面向大宋称臣,但依然我行我素,并不接受大宋的管辖。其中距离最近实力也最弱的,当属割据荆南的高继冲和割据湖南的周保全。
就在赵匡胤苦苦思索如何向周边各国出兵理由的时候,武平节度使周保权向北宋朝廷送来了一封求援信,说“小皇帝”周保权年幼,于是衡州刺史张文表叛乱,乞求大宋朝廷发兵助剿灭张文表。
北宋和武平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一个“南平”。南平又称荆南,是后梁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一手创建的割据政权,国土是“十国”中最小的。
赵匡胤接到求援信后,心中狂喜,准备一箭双雕一并将这两国收复。他任命慕容延钊为统帅,李处耘为监军,一起南下。
李处耘早年在后周节度使李继勋的麾下担任判官,相当于一个幕僚长。后来李继勋被罢免,李处耘就调到当时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赵匡胤手下任职。
他跟随赵匡胤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因为善于谋划而受到赵匡胤的器重,在赵匡胤策划陈桥兵变时,临机决事谋无不中,为赵匡胤夺位成功立下汗马之功。
宋王朝建立当年,原后周大将李筠、李重进因为不满赵匡胤篡位,相继发动叛乱。在平叛过程中,李处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天赋,屡出奇计。
叛乱平定后,李处耘又奉命前往刚刚经历叛乱之祸的扬州担任知州,政绩斐然,赵匡胤因此对他更加赏识。
962年,当时只有42岁的李处耘被召回京城,任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成为大宋王朝核心管理团队的一员。
慕容延钊和李处耘领命后,立即带着先头部队抵达襄阳,然后派人以讨伐衡州为借口向荆南节度使高继冲请求借道。
面对大兵压境的态势,高继冲被迫同意,宋军于是顺利进军,抵达距离高继冲的老巢江陵城不远的荆门。
高继冲担心宋军会采取“假途灭虢”之计,以借道之名趁机灭了自己,就派叔叔高保寅等人以劳军为名前来探听虚实。
李处耘看穿了高继冲的意图,于是热情地接待了高保寅一行,宣称第二天就让他们回去,以打消他们的疑虑。
高保寅信以为真,派人向高继冲如实禀告。高继冲也觉得是自己想太多了,根本不作防备。
到了晚上,李处耘将高保寅等人带至慕容延钊的帐中喝酒吃饭,自己秘密带着数千轻骑兵急速赶往江陵城下。
高继冲见宋军突然到来,十分惊恐,立即出城迎接。李处耘以等待慕容延钊的大军前来为借口,将高继冲控制住,自己则率领亲兵进入城中,兵不血刃地攻占了江陵城。高继冲纳土归降。
就在宋收复了荆南之时,赵匡胤又收到了一封武平送来的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张文表已经被我们搞定了,你们宋军不用来了。
赵匡胤看完信后大怒,回信中写到:本来就是你们请我们来的,现在叛乱平定了,我们对你们有再造之恩,你们为什么反而拒绝朝廷军队?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赵匡胤没有下令收兵,他让慕容延钊和李处耘加速向武平进发。武平虽然做了准备,毁了入境通道,无奈实力悬殊,宋军基本没费什么劲就进到武平的境内。
为了彻底摧垮武平军心,李处耘做了一件令人不寒而栗的事。他从俘获的武平俘虏中挑选出几十个比较肥胖的士兵,将他们扔进沸腾的大锅中煮,煮熟后让大宋士兵分吃,还强迫其他武平军俘虏观看这一过程,并在武平军俘虏脸上刺字,然后将他们放了回去。
很快宋军吃人的消息就传遍了武平,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各地纷纷献城投降,宋军迅速攻占朗州。
朗州失陷后,湖南军大将汪端将周保全劫持到江南的一处寺庙中,准备东山再起。但李处耘没有给他机会,他派部将田守奇率军渡江,将汪端、周保全擒获,并乘胜攻占潭州。至此,湖南、湖北全都纳入大宋版图。
在这次平定荆湖之战中,李处耘无疑是功劳最大的那个,这让身为主将的慕容延钊很没有面子,李处耘作为都监,又屡次对慕容延钊属下的将士借酒行凶、欺负百姓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二人最终反目,互相上书朝廷指责对方的过失。
慕容延钊毕竟是赵匡胤的老部下,在朝中很有根基,宰相们刻意庇护他,赦免了他的过错。且李处耘的做法实在过于歹毒,纵观历史,像他这样正大光明烹食人肉的几乎没有。赵匡胤知道后,都对李处耘疏远。最后李处耘被贬为淄州刺史,几年后忧郁而死,年仅四十六岁。
李处耘死后,赵匡胤十分后悔,就让弟弟赵匡义纳了李处耘的女儿为王妃,以示褒奖。李氏即后来的明德皇后,她端庄知礼,仁慈宽厚。李氏曾生过一个儿子,但不幸夭折。
宋真宗即位后,尊李氏为皇太后。宋真宗对李氏十分孝敬,专为她建造了一座万安宫。李氏生病,真宗亲手调剂药饵,朝堂上露出忧伤的神情,连说话都带哭腔,屡次下诏悬赏民间名医。
李处耘的几个儿子也很有志气,其中长子李继隆最为有名,曾两次跟随宋太宗赵匡义征讨契丹,又作为领军大将率领部众大破吐蕃诸部,取得徐河大捷。之后西夏李继迁反叛,李继隆奉命率军征讨,战功卓越。宋真宗即位后,李继隆又参与澶州之战,大败契丹,促成著名的“澶渊之盟”。
(资料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