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可爱的玫瑰花 | 来源:发表于2024-01-15 22:36 被阅读0次

2023年发生了很多事,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回味,2024年终于都看见了。

(一)2023年11月一直努力攀登的芭蕾被迫停课。灰姑娘芭蕾艺术在我所在的城市闭店。

截止2023年10月份,我们还有157节课没有上完,折合人民币一万八千元。

所有上课的大几百号学员家长建立了维权群。在相信派出所、文旅部门的日子里,过完了最后的两个月。

2024年1月按照既定的转课方案,家长们陆续选择了转课。

而我却在一次孩子生病的现实面前,选择了等待……

据说向我这样的课包,需要转多个机构才能消耗完,那么我们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谁来给我们转呢?

大多数家长都看到很多转课的方案,只是为了引流。将家长往前推到一个适合的机构,继续做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努力。

少了一份选择,变成了被推着走。2023年9月我们刚步入了小学,开始了以“学习知识”为主的学习生涯。

这种阶段,有人选择放弃了学习芭蕾,有人选择更换了舞种,也有人选择多个机构,多个才艺同步发展。

思考再三,我选择放慢脚步,适应孩子的节奏。与金钱无关,只与成长有关。

这个事情让我看到人性的弱点,也看到群体中的思维与想法。

有时候并不是人多力量大,很多时候负面的导向都不被认可与传播。

(二)2024年1月,我看到了芭蕾坚持的意义。在重新寻找培训机构的事情上,着力了很多,思考了很多。

妥协,永远是我们在面对不确定的黑天鹅事件当中应对的最好方式。

不能硬刚,很想要一直以来教舞的老师继续教,可空间、时间、地理位置等因素,都将我们推向了不同的道路。

规划、执行与坚持,让一时头脑发热的我们,越来越清醒。

在孩子学习芭蕾的路上,我们只是一个陪跑者,计划我们来做、监督我们来做,成长孩子获得。

也许不止芭蕾这一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化学、钢琴、运动、阅读任何一项,我们都是陪跑人。

(三)只有看见孩子,你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人精力旺盛,每时每刻都在卷的路上。

有时候,我们真的很需要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与节奏去思考。

影响别人,不就是这样吗?一个团队,有人响应,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人走得很快,可往往一个阻力就让你放弃。不想做社群,是因为害怕没有人进来;不想开工作室,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地方;不懂运营,是因为资金不厚……

看见,就是随着孩子的节奏与心性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nh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