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认知迭代、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不断提升我们的认知位阶,找到自己提升的路径和跨越方式。认知位阶,就是我们的认知所处的水平和阶段,也是我们认知和理解事物的模式,而真正高水平的认知才是真正的“见识”。
一、凡事都没有答案
所谓“凡事都没有答案”,最常见的表现是遇事一问三不知,不知是什么,不知为什么,不知怎么办……这个位阶可以简单对应到“学前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对某个领域系统的知识基本处在空白时期,遇到事情最爱说的是不知道,最爱问的是为什么?但很多成年人也经常处在这个阶段,尤其是丧失学习动力、学习意愿的人群,遇到不熟悉的领域,不愿行动、不愿突破,遇事只有一句“不知道”,一瞬间卸下身上认知包袱,打着不感兴趣的旗子,默默撤下求知和向上的梯子……结果是自己一直待在舒适圈,原地踏步甚至不断退步。尽管求学时期自己一直保持着大量读书的习惯,但在几年前自己也有一段时间处在这个阶段,对很多新生的事务既缺乏了解也不愿意学习,以工作忙碌为借口,迟迟不愿迈出学习的第一步。幸运的是借助诸多契机,借机找到了认知升级的动力,也逐渐迈开学习和求知的步伐。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二、凡事都有标准答案
所谓“凡事都有标准答案”,最大的体现是,遇事总会笃定地给出判断,明确直白的给出结论,最爱的是给自己找个“真理”……这个位阶对应我们的人生阶段可以简单对应到“小学时期”到“大学时期”(每个人都有不同,也有人到大学甚至工作后还是这个习惯)。对某个事物,好不容易翻了两本书,看了几个帖子,终于有了一些认知和了解,甚至有了几个“大师”做依靠,敢于做大师的代言人,愿意给出标准答案。但遗憾的是,随着认知的进步会发现,这个阶段给出的答案并不标准,有时候甚至是错误的,最后往往要为初学乍到爱卖弄付出代价。其实,凡事愿意简单给出标准答案也是一种认知偷懒的体现,因为有时候给标准答案最简单,甚至比说一句不知道还要简单(把说不知道时为自己无知而脸红的过程都略过了)。对某个领域初学时期很容易进入这个阶段,尤其是刚接触某种认知工具的时候,极容易被工具上的“光芒”所折服,笃定不已,自信满满却最终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就是这个答案三、凡事都要具体分析
所谓“凡事都要具体分析”,是遇到问题不会轻言不知道,也不会简单根据知识或经验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对事情进行深入分析,全面细致的了解来龙去脉,借助综合且深入的认知,依托科学的工具,给出自己认为最为符合实际、最为合理的观点。能够步入这个时期,往往已经阅人无数、经历相对丰富,起码吃过很多亏、犯过很多错,也知道很多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喜欢用5W2H。明白同样的事情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地点、在不同人的视角中会千差万别,脑海中能够容忍针对同一事物完全不同甚至是直接冲突的解释。这个认知位阶心里清楚,尽管目标确定,但路径和结果却往往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在外人看来,有时也会误解为“不知道”(很多人问完问题,喜欢要一个确定的答案,他们往往认为你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就是给不知道找了个遮羞布嘛),但这个位阶的人自己心中往往会有不少煎熬,研究一个问题往往要付出诸多的精力和时间。
5W 2 H四、凡事都找本质规律
所谓“凡事都找本质规律”,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从“元认知”,从“第一性原理”去分析和思考,很多大咖能够走入这个阶段。各个领域最为顶尖的人群都能达到这个位阶,无论是投资领域的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还是科学界的爱因斯坦,亦或是的宗教领域的圣人宗师。他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穿越纷繁复杂的表象,深入到问题和事物的本质核心,并且从不同的领域从最本质的规律,给出解释和观点,举重若轻手一挥,一语惊醒梦中人。而能够达到这个认知位阶的人往往具有丰富的经历阅历,具备非凡的智慧见识,多年如一勤奋修炼,甚至还要有些机缘际遇。而在这个阶段的认知才是真正的见识,前面的阶段所具备的只是技能、经验和知识,并不能称之为见识。
第一性原理分析下来,我们的认知位阶大致有四类:“凡事都没有答案;凡事都有标准答案;凡事都要具体分析;凡事都找本质规律。”或许只有最后一类才是真正的见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