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好让某一天或某件事与其他的日子和事件区别开来,变得与众不同、刻骨铭心。每每忆及,便有诸多甜蜜美好涌上心头,在生命中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迹。
于是,特殊的日子,需要特殊的方式加强记忆。要别出心裁、要与众不同。总之,怎么独特怎么来,要的就是跟别人不一样。
可是,如果仪式感只流于表面,重“式”而轻“仪”,这样的仪式感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问题,在参加一个朋友孩子婚礼时反复在头脑中出现。
婚礼很隆重,相当隆重。讲究很多、细节要求严谨,仪式感满满。让人感动的同时,也有些微倦怠。
可能过犹不及就是这种感觉吧!很好,很完美,完美到无可挑剔,圆满到无可指摘,可总觉得还是少了点什么。
也是因为这次深度参与了婚礼的整个过程,才让我感触良多。
可能是自己孤陋寡闻,或者因为年龄的关系,与现在的年轻人有了认知偏差,连带着对仪式感都存了疑。
结婚当天,新娘从凌晨三点多就开始化妆更衣。化妆师左右开弓地紧忙活,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的新娘。
随之而来的,就是拍照。各种造型、各种摆拍,与不同人组合,在家里的角角落落拍摄。
让我惊讶的是,拍完照片,这套衣服的使命就结束了。化妆师开始又一轮的手忙脚乱,整理妆容、改变发型,更换衣服。
“刚才的衣服那么好看,为什么要换?”我不解地问身边的女孩。
“那是晨袍,就是用来照相的,现在要换的是秀禾,后面还有婚纱和敬酒服,一共是四套衣服。”
女孩扳着手指,如数家珍,相当流利。
衣服的名字如此陌生又高大上,我不好意思细问,赶紧自己百度,还真是这样。
但网上对晨袍的解释,是专门化妆时穿的宽松的睡裙,好让新娘有一个放松舒服的状态,方便换服装的时候,不弄乱妆发。
可现在的晨袍,却是精致高雅的拖地长裙,一样需要相应的发型和妆容搭配,似乎失去了晨袍原本的意义。即便不理解,但既然能被年轻人接受,并约定俗成,应该就有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像我这样愚钝的人,也只能努力改变观念,尽量去适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