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对"伪心理学"说不》读书想法
准确来说,什么是“饥饿”?——读《对“伪心理学”说不》

准确来说,什么是“饥饿”?——读《对“伪心理学”说不》

作者: 我要撕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4-24 08:21 被阅读26次

    01

    可证伪性

     

    19世纪末,一场严重的黄热病(一种急性传染病)袭击了美国费城。

     

    因染病而死亡的人口超过10%,超过30%的人逃离费城。

     

    一位著名的医生,本杰明·拉什认为治疗黄热病必须要用放血的方法。

     

    但是他却没有以科学的方式验证其疗法的有效性。

     

    反而是将每个好转的病例都归结于放血的功效,而将每个死亡的病例都归为病入膏肓。

     

    无论是为病人治病还是为自己治病,他都放血治疗。

     

    随着疾病的流行,逐渐有一些病人死去,但是他却对他的疗法更有信心了。

     

    本杰明·拉什在评估其疗法效果的时候跌入一个陷阱。

    他的疗法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有效的,不存在无效的时候。


    也就是说他把他的疗法变成了“真理”,并且无法被验证。

     

    但科学理论在构建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理论必须可以被证伪。

     

    当一种理论被置于“不可证伪”的保护下,它就不是科学了。

     

    因为它无法被判断为是否正确。

     

    对了,说到这里我想跟大家说我的一个新发现:

    其实我们脑中住着一个神灵,它控制了我们的一切事物,包括想法和行动。

     

    同时,它也有能力阻止我们观察到它。

     

    一旦察觉到外界的探测,它便会消失。

    听到我这么一说,大家一定认为我这是明目张胆在骗人。

     

    但事实是这些不可证伪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如牛毛。

     

    “心诚则灵”

    “你努力了成绩就会变好”

    ……

     

    或许有人认为,这又有什么关系。

    这些不可证伪的理论又影响不到我!

     

    但是,当我们被那些对真正科学有误解的人包围的时候,我们也会蒙受损失。

     

    试着想想看:

    某个宣扬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邪教在蛊惑人。

     

    你周围的人都被蛊惑了。

     

    邪教说,当我们全心全意地祈祷,就能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就能聆听上帝的教诲。

     

    你不信这套,所以你既不不信教也不祈祷。

     

    但大家都以另类的目光看待你,甚至对你怀有恶意……

    这该是多么可怕的一幕!

     

     

     

     

    02

    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

     

     

    2.1

    本质主义

     

    “铁”到底是什么?

     

    就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呀。

     

    那它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铁原子呗。

     

    那铁原子是什么?

     

    ……

    这些喜欢刨根问底的人,哲学家波普尔称其为“本质主义者”。

     

    本质主义者认为,只有从最本质的角度对现象做出解释,才算是好的科学理论。

     

    但是,科学家并不会试图回答这些本质问题。

     

    为什么呢?

     

    首先,科学家认为本质问题是无法回答的;

    其次,科学家认为自称完美的主张,会阻碍科学的探索;

     

    在探求知识之前,本质主义者会过于关注术语或概念。

     

    他们往往会要求一个词语被当做概念使用时,我们必须对这个词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有一个清晰的回答。

     

    但是,这其实是和科学家工作的方式相反。

     

    在科学领域,一项研究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与该研究相关的概念是什么。

     

    如果要求将概念的本质完全清楚之后再进行研究,那么科学家将无法研究任何东西了。

     

    实际上,若是可以不通过科学研究就了解其本质,那么还要科学研究做什么?

     

    科学研究本就是从模糊到清晰,从无到有的这么一个过程。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原子的研究简史:

    200多年前,道尔顿提出了第一个原子模型:原子是个实心小球;

     

    1904年,汤姆逊基于其发现的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1911年,卢瑟福基于其散射实验否定枣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1913年,波尔提出了更为先进的和外电子分层模型;

     

    20世界20年代之后,电子云模型;

     

    从一个原子研究的简史来看,科学家在刚开始研究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原子是什么东西。


    在经过上百年的研究之后,才慢慢理清了头绪。


    在这期间,原子的概念不断被修正。

     

     

    2.2

    操作主义

     

    科学家的目的是解释现象,所以他们放弃本质主义,接受操作主义。

     

    那什么是操作主义呢?

     

    操作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科学理论的概念必须立足于可观测事件,并且这些可观测事件是可以被测量的。

     

    例如,我们现在要给“饥饿”这个概念下定义。

     

    如果定义为“我肚子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那这就不是一个操作性定义。

     

    因为它仅仅跟个人体验有关,并不能被其他观察者知悉。

     

    这种定义无法衡量你说的不舒服的感觉是什么?饥饿?胃痛?还是其他的?

     

    而将“饥饿”定义成血糖水平这样的生理指标才是具有操作性的。

     

    因为这个血糖水平是任何人都可以测量的。

     

    从上面这个例子,也能说明将概念定义在个人感觉、直觉之上是不利于科学研究的进行的。

     

    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产生公共知识,让任何有冲突的观点都能以一种双方都接受的方式得到检验。

     

    只有当概念以操作性定义为基础,并且不关于与本质主义说讨论的文字意义时,这类公共知识才能够用来解决人类的问题。

     

     

     

     

    03

    可证伪性与操作性定义

     

    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讲了可证伪性的重要性,后半部分讲了操作性定义的重要性。那么他们两者有什么联系呢?

     

    概念有没有直接或者间接地建立在操作定义上,是识别可证伪或不可证伪理论的重要线索。

     

    通常来说,没有建立在操作性定义上的概念,是为了拯救那些不能被数据印证的理论。

     

    最后,操作性定义不仅仅排斥了不可证伪的概念,还迫使我们认真思考可证伪概念的一切。

     

    比如:

     

    以血糖水平这样的指标描述“饥饿”就够了吗?

     

    能不能用人体内部食物的排空来衡量呢?

     

    能不能用饥饿时生理机能的变化(心跳变化、呼吸变化等)来衡量呢?

     

    饥饿只是指人体内缺食物吗?

     

    那缺水、缺氧、缺某种微量元素算不算饥饿呢?

     

     

     

    总结:

     

    虽然在科学上,知识是暂时性的。

    但是由于可证伪原则、操作性定义的存在,使得我们有机会不停地检验并修正科学知识。

     

    科学是开放的,它接受各种科学技术、各种科学方法的检验。

     

    正是由于这种不怕发错的态度,科学理论才能在不断被检验的过程中前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准确来说,什么是“饥饿”?——读《对“伪心理学”说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xw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