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实再次告诉我,文字的力量,足以影响这个世界。
两天前,《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刷屏,很多朋友在朋友圈转发和评论,说要坚持理想,不畏现实。一天前,那篇文章被质疑造假,反《寒门》的文章开始刷屏,原文被封,众人开始声讨咪蒙。
今天上午,咪蒙公众号发布道歉信,宣布公众号停更2个月,微博永久关停。
事件的表象是纪实性文章的造假和欺骗让人愤怒,但其本质,却是咪蒙等自媒体长期以来为博人眼球,用文字向社会所灌输焦虑和纵容情绪化的价值观,从而引发人们不满的爆发。
这个时代,本来并不坏,却越来越让人沉重,感到窒息。越长大越焦虑,这是成长的必然,还是潜移默化接受了功利追逐的价值观,于是变得烦恼和浑浊?
2、
我去年刚毕业,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我觉得自己该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我想去探索新的领域,无论是做什么职业,哪怕只是去底层拿微薄的薪资,只要用心,去接触,去经历,似乎也值得期待,甚至像是卧底记者的冒险,内心都欢呼雀跃。
可是不行,被强烈反对,哪怕是考研,我想考北大的心理学,或创意写作,或中文系,都被长辈批评和责骂,不想和他们割裂于是妥协,最终,我考的是北大的法硕,还去了律所实习,看起来很功利,都不像我自己。
实习时,在深圳,一座大厦的27楼,每天晚上隔着落地窗,看外头车水马龙的繁华,自己一个人走,一个人发呆,其实也挺寂寥。
有时候,饭局上要求我喝酒,我依旧反感,虽然前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走入法律这个圈子,不会喝酒可不行,他说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学。
我讨厌这种感觉,因为觉得很勉强,也很违心,酒不是什么好喝的东西,稍微尝一尝,就觉得不喜欢,更别提大口喝了,简直想吐。可是我却还是喝了,只是不想忤了他人的面子,只是不想让自己给别人留下不懂事的印象。
还有一次陪一个政府高官,一天参加了三个公司的年会,期间各种宴席,看着他们各种应酬,半夜一点我才回到宿舍,那天感觉挺累,一点都不喜欢,这就是长大后要面对的事情吗,我也有怀疑。
而在那篇《寒门状元之死》中,更是活灵活现的描述了现实的功利和苟且:同学聚会上一个个的吹嘘,还以社会阴暗面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
这样的描写,更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黑暗,自己的苦和挣扎是因为自己的纯洁和高尚,于是生出些许安慰,暂时忘记烦恼和抑郁。
这是咪蒙等自媒体常用的套路:以情绪抚慰情绪,以安慰解决问题,给人快感,暂时麻痹。还潜移默化给人们灌输了这个世界的本质是黑暗而现实的价值观。
3、
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而是我们整个年龄段普遍的烦恼和抑郁,从懵懂的学生时代走向社会,面对强烈的反差,甚至功利的烦恼都蔓延进了校园。
一个在南大学物理的学妹,上个月和我发消息说,感觉活着没有意义,我连忙给她打电话,问为什么会这样想。
她说,感觉越长大越不是自己想像的样子,遇到好多不开心的事,感觉和人相处特别复杂且功利,想静下心去搞科研,可是她们物理老师却在课堂上和她们说,搞了一辈子物理,似乎也没有做出什么成就,学术圈里也有各种利益纠葛,总之很让人失望。
我问,那你所喜欢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怎样的呢。
她说,像《麦兜当当》那样子。
《麦兜当当》是什么样子呢,那是一只很萌的小猪和她的妈妈的故事,很纯粹,也很温暖,看了会让人感到童心和天真的可爱。
我说,但人总是要长大的。
所以才会感到难过和失望,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啊。她沮丧的回答。
当时我在楼梯间打电话,说了四十多分钟,总算是将活着的意义,说了个大概,也不知对方听进去多少,但听语气,心情应是明朗了许多。
放下电话,我却陷入了沉思,我们为什么会纠结些这样的矛盾,这明明是个哲学问题,怎得忽然间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病,长大一定是功利的吗,现实一定是残酷的吗,我们不能既立足现实,又保持赤子之心吗?
4、
从何时起,功利成了茶余饭后所聊的话题,大家一边骂,一边又趋之若鹜。
家人明明教育孩子要诚实,但又和我说在外边要懂得巴结别人利用人脉;
一个每天熬夜刷文献,在北大学法律,在朋友圈谈正义的朋友,却在我宿舍指着那本法律的书,说最赚钱的方法都写在这里,还语重心长的和我说什么情况下,怎么钻法律的空子能够占便宜;
我所尊敬的前辈,做公益又有情怀,和我说起未来服务家乡的宏伟蓝图可以两眼放光,却又做了许多我觉得并不那么好的事……
有时候,我也会看不懂到底哪个才是真实。
在这样的世界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再纯粹的初心也很容易动摇,当你坚持自己时,又会换来他人一句:你还小不懂事,这些都是为了你好,你以后会感谢我们的。
于是年轻人因人微言轻,也就无力反驳了,甚至默默接受这套说法,然后当做真理,转头传给他人。
这是文化的瘟疫,它不致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让许多人获得了利益,但却营造了一种黑暗森林的残酷竞争感,让人窒息,而且觉得社会可鄙。
人们都趋利避害,纵然内心有所坚持,但行为却很现实。于是《寒门》中“周有择”这样的悲剧式英雄,就满足了人们的想象,巩固着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刻板认识,成为爆款。
一篇文章或许没有什么用,但它既利用人们焦虑和情绪,不计客观现实,成为爆款,带来流量和利益,那么就有更多的追逐利益的自媒体趋之若鹜,于是这类文章就越来越多,劣币驱逐良币,真实而向上的文字就越来越少。
这样追逐功利、吸引眼球的自媒体文章多了,人们接触的信息大都如此,就会产生这就是世界本来面貌的错觉,在心理学中,叫做“易得性偏差”,然后这些人按照这种逻辑去做事,这样的人多了,这个社会就真变成这样了。
这是文字的力量。
5、
但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子呢?
我不知道,我只是一个应届毕业生,在此只以自身经历,说说自己所看到的事情而已。
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时代,一切都没有那么糟糕。
罗振宇在年度演讲中说,2018年是前十年最坏的一年,却是接下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当下各行各业似乎都有点不景气,就连那么有钱的互联网领域都开始裁员。律所的一位前辈还语重心长的对我一个朋友说,现在去找工作是很难的,而且都到了年末,你不要出去碰壁,听我的劝,去做那份给你的工作。但他不服,他跑出去投简历面试,结果一周就获得了三个offer。
人们说在陌生的城市是很难的,陌生人有好多坏人,要小心不要受骗,而且大多数人心冷漠。但在大学时,我曾在南京参加一个城市生存的活动,在路边我们伸出拇指,原以为这种大城市,徒搭是不现实的,但没想到,才伸出手不到十秒,就有一辆车停下来,司机好心的免费载了我们,到饭点了,随便去路边一家小店,说想要体验生活,可不可以以工换食,店主就特别欢迎,还给我们端来饮料;跑到批发市场,用证件抵押,弄到小红旗,去公园吹琴卖旗,还有好多人笑着跑来和我们拍照……虽然也有冷漠的人,但大多却是这样温暖的场景,怎能不心怀感激。
即便之前提到的那些受人诟病的自媒体文章,转发它们的普通人,大都也只是基于一种善意,他们的评论也大都是朝向光明,无论是《寒门》背后对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辩驳,还是披露造假对于真相和正义的追求,这些矛盾既然能清清楚楚的摆在我们面前,众人也有所取舍和判断,那就是这个时代闪亮着的光芒,也是幸运。
毕竟,之所以感到痛,是因为还活着,之所以觉得黑暗,是因为心里还存着光明。
6
人们所挣扎的现实和理想其实可以不那么排斥,我讨厌功利主义,但也不喜欢《月亮与六便士》中那画家追逐理想的偏激。
我也曾为自己被选择法律而觉得违心难过,我也曾想要选己所爱不问前程的写作,但是每个人的处境却也许不容选择。
我便和自己说:要学习痞子蔡,他自己有自己的科研事业,却也可以有自己的创作,写出让人喜欢的小说,那样的生命很丰满,在不同的维度对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是一件让人钦羡的事,应向他学习。
我安慰自己,如果现在走文字变现的路,我的格局就很小了,而且困于现实,会不得不将文字变成曲意逢迎的工具,这并不是我所想,我更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保持纯粹和执着,若是那么快变成了一个街头卖字的,那种浮躁,会让自己不齿。
南辕北辙有时候是会有些苦涩,也会让一些人不理解,可是比起让自己不齿,或者让自己的梦想变味,总要好一些。虽然人们或许会为一时勇敢择己所爱的选择鼓掌,但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格局,未来能有更多的可能,足以承担起梦想中那份身为作家对于家国天下的报负。
我有自己的高傲,所以必须在最关键的年纪,做更加广阔和长远的选择,即便这个选择在短期来看,让自己有点违心和难受,但只要初心依旧在心里,那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往高处走的人,先苦后甜才是常态。
任性的少年总会慢慢长大,我们都无法预料自己现在的选择会对未来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可追求生命的多维,对于一个想成为作家的人来说不会有错,如果我只是一个单薄的写作者,拿什么去沉淀这个时代的重量,我不想变成只会写鸡汤的人。
所谓作家,应像海一般辽阔,能够容纳世间浑浊,还保持着蔚蓝澄澈的浩瀚,而不该偏执的只甘愿做山间的溪流,虽渺小却自诩清澈。
于是,看似功利的选择,也就有了理想的意义和价值。
人应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去用心的打磨,而不是朝着没有得到的东西,不断抱怨。
理想应是握在手心的利剑,而不是吐槽现实自甘堕落的借口。
7、
一个人孤独在陌生的城市里,没有那么可怜,当我意识到自己能由自己拯救,也就不再孤寂,最早来到律所,最晚离开,一个人看看书,泡杯牛奶,写写文章,偷偷坚持自己的梦想,还可以去跑步机上跑跑步,晚上下班去便利店泡杯方便面,买杯酸奶,还能领到三千元的实习工资,一边还可以期待着若考上北大,以后该是怎样的生活,即便没考上,似乎也一点都不怕。
是呀,怕什么呢,大学时独来独往,三点一线的生活都能被自己玩出那么多花样。做过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有那么多喜欢和支持我的人,还有明确的想为之奋斗终生的梦想,即便身处谷底,我也不会心处谷底,还有什么可怕。
虽然也有些难过的时候,前些日子,总是打喷嚏,去市里的医院,医生说是过敏性鼻炎,当时做鼻镜检查前用棉签打麻药,那棉签一下插进鼻子,好疼,我不争气的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然后赶紧趁别人不注意擦掉,一个人那么大了自己去看病,还哭鼻子,多丢人。
本来觉得一个人看病挺难受的,但往周围一看,好多人看着都难受,他们的苦他们的痛,甚至生命垂危,这样想起来自己就幸福多了,这样想是不是又有点不道德。
但是我们总是习惯借由比较,去判断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现在资讯便捷,人们比较的对象也越来越广,怎么可能比得过所有人,所以幸福感也就低了许多,这是心理学上的锚定效应,但实际上,明明是过得比以前要好多了吧。
拿到药看到说明书时,我又笑了,上边说用药期间不能喝酒,这样以后还可以多了挡酒的借口,真好。
你看,现实的世界也有理想的高尚,也有平凡渺小的快乐,哪有那么糟糕。
而时间也过得很快,转眼都到2019年了,我的新年愿望是,我希望自己能再争气些吧,一个人就一个人好好的活着,别学其他人患得患失,多珍惜和打磨自己所拥有的,然后再去认真追逐未来。
另外,我也一直相信着写作的力量,希望我的文字,能在将来影响这个世界,所以不管这些文字有没有人看,我都会继续认真的写。
谢谢你看到这里,新年快乐。
敬这个将日益美好的世界。
2019年2月1日
小超
网友评论